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绳索的意思、绳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绳索的解释

[rope] 粗绳子

详细解释

(1).绳子。亦特指粗绳。《诗·小雅·何人斯》“及尔如贯” 汉 郑玄 笺:“我与女俱为王臣,其相比次,如物之在绳索之贯也。”《汉书·西域传上·乌秅国》:“ 县度 者,石山也,谿谷不通,以绳索相引而度云。”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十:“所见一大树,鸛雀径止其上……其下方有数人持锯斧绳索将伐之者。” 浩然 《艳阳天》第一○二章:“那刚刚伸出蔓儿的秧子,互相搭在一起,像无数条绳索,一会儿套住了他的脚,一会儿又拴住了他的手。”

(2).比喻牵挂;束缚。 唐 寒山 《诗》之二四六:“欲知真出家,心净无绳索。” 毛6*6*《论联合政府》四:“就是为着解开套在人民身上的绳索,使人民获得抗 日 、团结和民主的自由。”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绳索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绳索”是汉语中一个常见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指由纤维(天然或人工)通过扭、编等工艺制成的粗长条状物,主要用于连接、牵引或固定物体。其核心特点是拉伸强度高但无压缩强度。

二、结构与材料

三、用途与功能

  1. 物理用途:
    • 古代:用于攀爬险地(如《汉书》载“以绳索相引而度”)、捆绑(如《三国演义》中捆吕布的情节)。
    • 现代:登山、航海、建筑等领域的关键工具。
  2. 象征意义:
    • 束缚:如毛泽东提到“解开人民身上的绳索”;
    • 团结:比喻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如成语“同舟共济”的意象)。

四、文化延伸

在文学中常被赋予哲学意味,如寒山诗“心净无绳索”表达超脱束缚的境界,而“悬索相引”则体现协作精神。


以上内容综合了词典释义、历史用例及文化内涵,如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阅《汉典》《搜狗百科》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绳索

绳索是指用以捆绑、扣系、支撑等的绳子,常见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它由“绳”和“索”两个字组成。

拆分部首和笔画

“绳”字的部首是“纟”,它是和纤维有关的意义,表示丝线、线绳等。由于纟字旁的“纟”是三横,所以“绳”字一共有9画。而“索”字的部首是“缶”,它代表容器的意义。它由3个横,2个撇,2个竖共计7画。

来源

“绳”字源自古代汉字,是由“糹”和“乘”两个字合并而成。而“糹”字的含义是丝绳,表示绳子的材料。而“乘”字含有扣系、捆绑的意思,表示绳子的功能。

繁体

在繁体字中,“绳”字的写法保持不变。“索”字的写法则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是“舌”字,表示物体的延伸;下面是“彡”字,表示物体交叉的样子。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绳”字写法与现代基本相同。而“索”字在古代是将“缶”字部首写成“彳”字,表示行走。因此,古代“索”字写作“夂彳”,中间的“缶”字写得更加明显。

例句

他用绳索将木箱系在车上。

组词

绳子、绳索、缆绳、细绳、粗绳等。

近义词

绳子、缆绳、细绳、粗绳、绳缆等。

反义词

断绳、断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