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皮船的意思、皮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皮船的解释

(1).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晋书·慕容垂载记》:“遂徙营就 西津 ,为牛皮船百餘艘,载疑兵列杖,溯流而上。”《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三年》:“ 太祖皇帝 乘皮船入 寿春 壕中,城上发连弩射之,矢大如屋椽。” 胡三省 注:“皮船,缝牛皮为之。”

(2). 川 藏 高原地带急流河道中用树枝作骨架、外蒙牦牛皮的船。 唐 白居易 《蛮子朝》诗:“汎皮船兮渡绳桥,来自 巂州 道路遥。”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万山丛矗,中遶汹溪,皮船笮桥,曲折一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皮船是中国传统水上交通工具的特定形制,指以动物皮革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船只。《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用兽皮缝制或蒙覆骨架而成的轻便船体,多用于浅水急流区域"(来源:《汉语大词典》第6版)。其核心特征包含三个要素:

一、构造工艺 采用浸油处理的整张牛皮或羊皮作为外层蒙皮,通过缝纫工艺包裹木质或柳条骨架,接缝处用动物油脂密封防水。这种工艺在青藏高原的牛皮船制作中尤为典型,据《中国民族器具志》记载,藏族匠人至今保留着用牦牛皮鞣制船体的传统技法(来源:中国民族博物馆官网)。

二、功能属性 具有吃水浅、载重大、抗撞击的特点,适应中国西部河流湍急、礁石密布的地理环境。明代《天工开物》载录的"皮筏渡河"场景,印证了其在古代黄河航运中的重要地位(来源:国家图书馆古籍数据库)。

三、文化延伸 在语言学层面,"皮船"衍生出双重隐喻:既指代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如《水经注》所述"羌人渡河,剖羊为船";也象征危险境遇,成语"漏船载酒"中的"漏船"原型即出自皮船(来源:《中华成语大辞典》)。

四、现代遗存 现存实物主要分布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和青海黄河上游段,其中拉萨娘热乡民间工匠群体仍延续着牛皮船制作技艺,该技艺于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

网络扩展解释

“皮船”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词义

  1. 古代战船
    指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的战船,主要用于防御箭石攻击。例如《晋书》记载慕容垂“为牛皮船百余艘”,胡三省注“皮船,缝牛皮为之”。

  2. 川藏地区的交通工具
    在川藏高原的急流河道中,皮船以树枝或竹木为骨架,外蒙牦牛皮制成,适用于水流湍急、礁石多的浅水河道。唐代白居易诗中提到“泛皮船兮渡绳桥”,说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


二、结构与特点


三、引申含义(成语)

在部分现代释义中,“皮船”被引申为“外表光鲜但质量低劣”的比喻,常用于形容产品或服务虚有其表。不过这一用法多见于口语或特定语境,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皮船”既有历史实物定义(战船/交通工具),也有现代比喻义,需根据语境区分。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资治通鉴》等古籍或地方志记录。

别人正在浏览...

懊恨班车变数器禀惧蚕丝穇子车瓦赤脚汉戴绿帽子呆木弹道刀笔吏电压顶子恩重泰山繁泽官媒婆谷歌珪组悍泼皓皓圜货猢狲入布袋嵥峙基极祲威盛容进羡金掌久交吉祝菌类康日克落口栈快干漆买庸绵延起伏谬托知己募民男生嗫吺女儿墙片鳞半爪抢行驱劳三克事过景迁诗俊时尚十指露缝守圉丝罗隋宫素席逃薮题柱志僞冒贤阃瑕璺戏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