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鞞的意思、鸣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鞞的解释

敲击鞞鼓。 南朝 梁 丘迟 《旦发渔浦潭》诗:“櫂歌发中流,鸣鞞响沓障。” 清 姚燮 《金鸡山之战狼山镇总兵谢公朝恩死亡》诗:“白日鸣鞞走地雷,隔江纛偃大行臺。”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鸣鞞”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词汇,其含义可从词源、释义、应用三方面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释义

“鸣鞞”由“鸣”与“鞞”组合而成。“鸣”指发出声响,“鞞”在《说文解字》中释为“刀室也”(刀鞘),但古汉语中存在通假现象,“鞞”常与“鼙”通用,指代小型军鼓。因此,“鸣鞞”可理解为“击打小鼓以发声”,多用于古代军队或仪仗场景。例如唐代诗人李贺《送秦光禄北征》中“鸣鞞进道路,祖帐光七贵”即描述行军时鼓声开道的景象。

二、历史语义演变

先秦文献中,“鞞”多指刀剑配件,汉代后受音韵影响与“鼙”混用,逐渐衍生出鼓类乐器的含义。据《周礼·夏官·大司马》记载,鞞鼓属“六鼓”之一,用于指挥士卒进退。宋代《广韵》将“鞞”归入“齐韵”,与“鼙”同音,进一步印证二者关联。

三、文学意象与礼制功能

在文学作品中,“鸣鞞”常作为战争或仪典的象征符号。如《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收录的《朱鹭篇》写道“鹭子班,鸣鞞銮”,以鼓声烘托皇家仪仗的威严。明代《武备志》亦载,鸣鞞是古代“金鼓旗”指挥体系中重要环节,通过节奏变化传递军令。

网络扩展解释

“鸣鞞”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字义和语境分析:

1. 字义分解

2. 整体含义 “鸣鞞”通常指敲击鞞鼓发出声响,常见于以下场景:

3. 注意事项 该词多见于汉魏六朝文献(如《吴都赋》《长杨赋》),现代汉语已罕用。具体含义需结合上下文,例如:

建议在古籍中遇到时,优先考虑“击鼓”释义,并核查具体语境。

别人正在浏览...

半头贲军之将不抗不卑裁辞侧侧曾经沧海邓氏铜山德望吊国都吏断井颓垣发策凡躯翻援凤奁逢七高头大马宫庙觥筵挂一鈎子豪光黑日横罗十字红稻轰天裂地銗镂奸憸假求街梢积儹机政乐盲盟歃溺音蓬头历齿偏爱鬐鬣青莲偈七魄荃蹄上天梯识才时事戍主酸文假醋毯子桃偶条具提击颓迁驼羹土杂肥顽钝娃娃鱼斡难河无骏乌乌武毋追收小蛮腰谢公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