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躯的意思、凡躯的详细解释
凡躯的解释
凡人的躯体,躯壳。 金 侯善渊 《沁园春》词:“悮参鸞驾凤,霓环珮响,天真謫降,久匿凡躯。” 金 王吉昌 《江梅引·神邪归正》词:“蜕凡躯。入虚无。恢廓圆明,性月一轮孤。” 金 长筌子 《二郎神》词:“待行满丹成归去日,把四假凡躯脱下。”
词语分解
- 凡的解释 凡 á 平常的,不出奇的:平凡。凡庸。凡夫俗子。 指人世间(宗教或迷信的说法):凡尘。凡心。 所有的:凡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凡是。 总共:全书凡二十八卷。 大概,要略:大凡。凡例。
- 躯的解释 躯 (軀) ū 身体:躯干。躯体。躯壳。身躯。为国捐躯。 笔画数:; 部首:身;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凡躯”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án qū,其核心含义指凡人的躯体或躯壳,常用于强调人类肉身的平凡性与局限性,与超脱凡尘的精神或神圣存在形成对比。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字面含义:由“凡”(平凡、世俗)与“躯”(身体)组合而成,字面指“凡人的身体”。
- 引申义:多用于文学或宗教语境中,暗含对肉身短暂、脆弱或束缚性的描述,常与修行、超脱等主题关联。
二、出处与例句
该词多见于金代道教文献,用于表达凡人肉身的局限性,例如:
- 侯善渊《沁园春》:“天真谪降,久匿凡躯。”
——指仙人贬谪人间后,暂居凡人躯体。
- 王吉昌《江梅引·神邪归正》:“蜕凡躯,入虚无。”
——描述通过修行蜕去凡体,进入虚无境界。
- 长筌子《二郎神》:“待行满丹成归去日,把四假凡躯脱下。”
——借道教内丹术语,表达脱离肉身束缚的追求。
三、使用场景
- 文学创作:常用于古典诗词、小说中,突显角色的世俗身份或肉身的局限性。
- 宗教哲学:道教、佛教文献中,用于对比“凡躯”与“法身”“仙体”等概念,强调修行的重要性。
- 现代语境:可比喻人的物质性或世俗性,如“突破凡躯的桎梏”。
四、总结
“凡躯”一词承载着对人性与超越性的思考,既可用于具体描述肉体,也可象征世俗束缚。其用法多见于古典文本,现代语境中则需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运用。
网络扩展解释二
凡躯(fán qū)一词的意思是指一般的人的身体。它由“凡”和“躯”两个字组成,其中“凡”的部首是人,笔画数为2,而“躯”的部首是月,笔画数为13。
“凡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古代,人们用简化的汉字书写,字形与现代汉字有所不同。相较于繁体字,古代的汉字书写更为复杂。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注重锻炼,保持健康的同时也塑造了强壮的凡躯。
一些以“凡躯”为词根的组词包括凡人、凡尘、凡俗等。这些词与“凡躯”有关,表达了人类普通的身体或世俗的存在。
凡躯的近义词可以是肉体、躯体,而其反义词可以是灵魂、精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