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宗庙。《史记·天官书》:“宫庙邸第,人民所次。” 晋 挚虞 《太康颂》:“洋洋四海,率礼和乐;穆穆宫庙,歌雍咏鑠。” 南朝 梁 江淹 《拟袁太尉从驾淑》诗:“宫庙礼哀敬, 枌邑 道严玄。”《宋史·乐志七》:“ 绍兴 十三年,初举郊祀,命学士院製宫庙朝献及圜坛行礼、登门肆赦乐章,凡五十有八。”
(2).借指帝王与皇室。 晋 潘岳 《西京赋》:“愍 汉氏 之剥乱,朝流亡以离析; 卓 滔天以大涤,劫宫庙而迁迹。”《宋书·周朗传》:“运钟浇暮,世膺乱餘,重以宫庙遭不更之酷, 江 服被未有之痛,千里连死,万井共泣。”
(3).宫殿和宗庙的并称。《后汉书·献帝纪》:“己酉, 董卓 焚 洛阳 宫庙及人家。”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至洛阳谒五陵表》:“始以今月十二日,次故 洛水 浮桥。山川无改,城闕为墟;宫庙隳顿,钟簴空列。”
(4).即宫观。官名。 宋 代为安排闲散官员而设,无实职。《宋史·选举志六》:“﹝ 绍兴 二年﹞上自监司、倅贰,下至掾属、给使,一郡之中,兵官八6*九员,一务之中,监当六七员,数倍於前日。存无事之官,食至重之禄,所以重困生民。请裁省其闕,否则以宫庙之禄畀之。”参见“ 宫观 ”、“ 祠禄 ”。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宫庙汉语 快速查询。
“宫庙”是一个多义词,具体含义需结合历史文献与语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类释义:
指古代帝王或贵族祭祀祖先的场所,是礼制与血缘传承的象征。例如《史记·天官书》中“宫庙邸第,人民所次”,强调其与百姓居所的等级差异。
通过借代手法,用宫庙象征皇权或皇室成员。如晋代潘岳在《西京赋》中描述董卓之乱时提到“劫宫庙而迁迹”,暗指皇室权威被践踏。
特指帝王居所与祭祀建筑并存的建筑群。例如《后汉书》记载董卓焚烧洛阳“宫庙及人家”,即同时毁坏宫殿与宗庙。
宋代为安置闲散官员设置的虚职官名,无实际职权,称为“宫观官”或简称“宫庙”。
部分词典(如)将其延伸为“宏伟建筑”的泛称,但此用法较少见于经典文献,更多属于现代引申义,需谨慎使用。
以上解释综合自《史记》《后汉书》等典籍及权威词典(来源:)。
宫庙是指供奉神灵的建筑物,一般用来进行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它是人们向神灵表达敬意和祈福的场所。
宫庙的部首分别是宀和广。
宫字的笔画数为9,庙字的笔画数为10。
宫庙这个词是由宫和庙两个字组成。宫字最早是指君主居住的地方,后来逐渐引申为尊贵、美好的意思。庙字最早是指神灵所驻的寺庙,后来演变为指供奉神灵的建筑物。
宫庙的繁体字为宮廟。
古时候的宫字写作宮,庙字写作廟。
1. 这座宫庙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文化的重要遗产。
2. 山上有一座宫庙,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
组词:宫殿、宫墙、庙宇、庙祝
近义词:庙宇、佛寺、教堂
反义词:民居、民宅
把饭叫饥百越兵不由将逋寇不满捶楚触绪翠簪登勒东北风鹅鼻風纜复回格正工籍观过知仁关键字雚筋古赋圭筚很命黄锺瓦缶毁离节导筋书谨言籍注眷佑恇挠癞活来旨乐群两报一刊懋列马褥子明察墓所男盗女娼驽马恋栈豆蟠青丛翠偏转皤翁青汉嵚崟奇谭骑月雨三等九般商陆烧地释軷霜情摅舒岁历土断畏景威虐衔碑险逼霞襦谐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