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笱和兔网。语本《庄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荃,一本作“ 筌 ”。后用“荃蹄”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使用的手段。 晋 葛洪 《抱朴子·重言》:“意得则齐荃蹄之可弃,道乖则觉唱高而和寡。”
“荃蹄”是一个源自道家典籍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面本义
“荃”指捕鱼用的竹笼(或作“筌”),“蹄”是捕兔的绳网。二者均为古代捕猎工具,出自《庄子·外物》中的经典比喻:“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二、哲学引申义
庄子以此比喻手段与目的的关系:工具是达成目标的途径,但目标实现后不应被工具束缚。后世将“荃蹄”引申为“实现目的所借助的临时性手段”,强调“得道忘器”的哲学思想。
三、实际应用
该词常用于文学或学术语境,例如晋代葛洪《抱朴子》中“意得则齐荃蹄之可弃”,即用“荃蹄”代指语言、文字等表达思想的工具。现代多用于强调突破形式束缚,把握核心本质的场景。
提示:不同文献中“荃”或写作“筌”,二者为通假字,不影响词义理解。
荃蹄是一个成语,意为青草和马蹄,用来形容春天草木茂盛、马匹奔腾的景象,也可借喻盛世繁荣、气象非凡的时代。
荃蹄的部首是艹(草字头部)和足(走),荃的笔画数为9,蹄的笔画数为14。
荃蹄来源于《礼记·乐记》中的《荃玉堂记》,表达了达官显贵进贡名马的场景,后来常用来描绘盛世景象。繁体字为踆蹄。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差异,荃蹄的古汉字写法为稻飒,其中的稻指的是青草,飒指的是马蹄声。
春日草长马蹄急,正是荃蹄之景。 朝廷举贤良,国家繁荣昌盛,实现了荃蹄之乐。
组词:荃华、蹄疾、荃木、春草
近义词:盛世、繁荣、兴盛 反义词:凋敝、萧条、衰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