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失干净。 清 魏源 《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以 怡贤亲王 之畿辅水利,犹不旋踵而泯荡。”
“泯荡”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消失干净”,具体解释如下:
“泯荡”指事物彻底消失或消散的状态,常用于描述某种存在完全不复存在的情景。例如,清代魏源在《太子太保两江总督陶文毅公神道碑铭》中提到:“以怡贤亲王之畿辅水利,犹不旋踵而泯荡”,意指水利工程的成效迅速消失殆尽。
权威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明确指出,“泯荡”属于较冷僻的书面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中仍有应用价值。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语境用法,(沪江词典)和(查字典)。
泯荡是一个动词,意为消失、消散或淡忘。形容一种状态或情感的消退或消失。
泯荡由部首水(氵)和草字头组成,共有16画。
泯荡的来源非常古老,最早可追溯到《周易》。其中有一句话:“履霜泯恩”,意思是行走在霜地上使恩情消散。后来演变为表示情感的消退、淡忘。
泯荡的繁体字为泯蕩。
古时候,《康熙字典》中将泯荡写作“泯”。后来加上了“荡”作为空虚、声音消散的意思。
1. 他的记忆逐渐泯荡,再也想不起以前的事情了。
2. 时间的流逝使得旧时的情感逐渐泯荡。
泯灭、泯没、消泯、淡忘
消散、渐淡、远去
保留、铭记、永久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