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史馆。 唐 吴兢 《让夺礼第三表》:“令居史阁,是掌记言。” 唐 李濬 《摭异记》:“书成, 寧王 上请自部纳於史阁。”参见“ 史馆 ”。
“史阁”是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史阁即史馆,是古代负责编修史书的官方机构。该词多见于唐代文献,例如:
“史阁”最初指历史学家的私人书斋,后逐渐演变为官方修史机构的代称。古代史官在此整理文献、编纂史书,如《史阁汉语词典》提到其“源自历史学家的书斋”。
以上信息综合了唐代文献及词典释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旧唐书》或《新唐书》相关记载。
史阁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传统文化中保存着历史记载与史书的地方。
史阁的第一个字是“史”,是由殳部和口部组成的,它的总笔画数为5。第二个字是“阁”,是由阝部和阝部组成的,它的总笔画数为12。
史阁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指存放历代史书和文献的地方。在古代,这些资料通常被保存在专门的图书馆或者库房中,人们称之为“史阁”。
史阁的繁体字为「史閣」。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史阁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根据古籍记载,古代有时将史阁的第一个字“史”写作“士”,表示文化和知识的象征。而第二个字“阁”可写作“閣”或者“閤”。
1. 明代修建了一座宏伟的史阁,供人们学习和研究历史。
2. 史阁中收藏的古籍和文献对研究历史非常有帮助。
史学、史书、史料、阁楼、阁下
史库、史馆、文库、图书馆
当代、现在、未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