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量调节。 清 姚鼐 《复汪进士辉祖书》:“瞻於目,诵於口,而书於手,较其离合而量剂其轻重多寡。”
量剂是汉语复合词,由“量”与“剂”两个语素构成,其核心含义指测量后调配的分量或剂量,尤用于药物、化学等需精确计量的领域。以下是详细释义及权威依据:
指用标准工具测定事物的大小、多少或程度,如《说文解字》:“量,称轻重也。”引申为“数量”“限度”。
本义为剪断、分割(《说文·刀部》),后专指按比例调配的物料,如药剂、溶剂。
合成词“量剂”强调通过测量确定的分量,特指需精准控制的配比,如药物剂量、化学试剂用量。
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量剂(liàngjì):
名词。指经过测量后确定的药物或化学物质的用量。例:严格把控药物量剂,避免过量服用。
《辞海》(第7版)进一步说明:
“量剂”强调科学配比,常见于药学、毒理学领域,如“致死量剂”(lethal dosage)的测定需精密计算 。
在药学中,“量剂”直接关联临床安全。例如:
“剂量”更泛化(如“辐射剂量”),而“量剂”侧重“测量+调配”的过程性,常见于传统文献。
“分量”为日常用语(如“饭菜分量”),“量剂”则具专业性与精确性。
“量剂”是汉语中承载科学计量思维的典型词汇,其释义根植于测量行为与配比结果的统一,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学等需精准控制的领域。现代用法虽渐被“剂量”替代,但在学术文献及传统语境中仍具权威性。
参考来源:
“量剂”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核心含义
“量剂”指衡量调节或掌握分寸,强调对事物的权衡与调控。其中“量”表示衡量、估计,“剂”原指医药剂量,引申为调节的尺度。
词源与用法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姚鼐的《复汪进士辉祖书》:“较其离合而量剂其轻重多寡”,意为通过观察、诵读和书写来调节内容的详略与平衡。
语境特点
多用于书面或学术场景,例如古文分析、医学配药等需精确衡量的领域,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
作为动词短语
表示具体的“衡量调节”动作,如文献中提到的调节文字轻重或药物剂量。
作为成语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将其归为成语,比喻处事需恰当把握分寸,避免过度或不足。
如需更深入的古代文献例证,可参考清代姚鼐相关著作。
白小傍牌抱燋罢弃布帷遄飞泚额点磨点札东田敦好钝头笔发字公决钩探呱呱画卵黄龙蝴蝶会毁化隳坠和稀泥活展江回犟嘴交爵金兰友九藏卷旗息鼓克限莲筹两岐歌洛诵卖富差贫磨杵成针鸟迹书砰啪譬解仆卒恰如其分七孔秋旻耆指绕口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生擦擦甚莫爽脱顺风张帆顺境抒气私援恬嬉外罗院王事污溅小秋收骁衞小翼西河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