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飡松啖柏”。以松柏的叶实充饥。形容修仙学道者超尘脱俗的生活。 元 无名氏 《翫江亭》第二折:“俺出家人闲来坐静,闷来游访,寻仙问道,飡松啖柏。” 明 无名氏 《广成子》第一折:“你这出家人,止不过熬虀受淡,飡松啖柏,有何好处也。”
成语“餐松啖柏”详细解释:
“餐松啖柏”字面指以松柏的叶实充饥,形容修仙学道者或隐士超脱尘俗、清心寡欲的生活状态。它强调远离世俗喧嚣,追求精神层面的超然与宁静,而非字面意义的“吃苦耐劳”(的解释可能与实际存在偏差)。
最早出自元代杂剧《玩江亭》第二折:“俺出家人闲来坐静,闷来游访,寻仙问道,餐松啖柏。”
该成语承载了中国文化中对隐逸精神的推崇,需结合古典文献和权威释义理解。若需更多例句或扩展,可参考《玩江亭》《广成子》等作品。
餐松啖柏(cān sōng dàn bǎi)是一个成语,意为吃松树的种子和啃柏树的树皮。这个成语的拆分部首分别是“食(饣)”、“木”、“啖(口)”、“木”与“柏(木)”。其中,“食(饣)”表示与吃有关,而“木”表示与树木有关,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吃树木的一部分。根据拆分的部首,可以确定这个成语的笔画数为17画。
“餐松啖柏”这个成语源于《史记·卷九十六·孔子世家》中的一段话:“松柏有茂,饔飧振生。”这里的“饔飧振生”意为美食能够滋养身体,在这句话中引申出了“餐松啖柏”的含义。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吃树木的种子和树皮的行为,用来比喻人们对事物的苛求。
根据现代汉字的简化,繁体字中的“餐松啖柏”可以写作“餐鬆啖柏”。繁体字的书写更加繁琐,而简体字更加简化,因此在现代使用中通常使用简化字写作。
古时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以“餐松啖柏”为例,古代的写法可能会将一些部首或组件分开写,如将“啖”写作“口旦”或将“柏”写作“木白”等。古代汉字的书写比较纷繁,与现代相比较为复杂。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例句:“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苛,可以说是对自己的行为餐松啖柏。”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要求非常苛刻的情况,表达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餐松啖柏没有常见的组词、近义词或反义词,它是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对事物要求过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