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y the grain tax] 交纳钱粮
旧指交纳田赋。 清 徐大椿 《洄溪道情·田家乐》:“完粮日到城中买一面逢逢社鼓,只等贺新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二回:“那滩上的居民,除了完粮以外,絶不进城。” 赵树理 《催粮差》:“抗战以前,还没有咱们解放区这统一累进税制度,征收田赋,还是用前 清 的粮银制,俗话叫‘完粮’,也叫‘点粮’。”
“完粮”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完粮”指旧时百姓向官府交纳田赋(即土地税)的行为,主要形式为缴纳粮食或折算为钱款。该词常见于明清至民国时期的文献中,属于农业社会的税收制度术语。
该词现已不用于实际税收场景,仅出现在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用以反映旧时社会制度。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税制演变,可参考《洄溪道情·田家乐》等古籍记载。
《完粮》在汉语中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吃光了所有的粮食”或者“消耗殆尽”。它常用来形容人或物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物质资源,已无法再继续支撑下去。
《完粮》的拆分部首是“⺮”(竹)和“米”(谷),笔画分别是4画和5画。
《完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其中形容主父奢败无度,被比作“吃光了所有的粮食”。后来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形容资源耗尽、无法继续向前发展的情况。
《完粮》的繁体字为「完糧」。
在古代,汉字写法常常有所变化。在古时候,《完粮》这个成语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1. 他对这个项目投入了太多的资金,已经完粮了。
2. 这家公司经营不善,很快就会完粮。
完满、完美、完善、完结
用尽、耗尽、枯竭
富裕、充裕、丰盛
阿乡班荆馆宝庄博戏惭急劖刈乘门侈心舛盭丛萃贷全雕槛调驱多虞法宪風磨钩别鼓筝皇告诲道魂车火辰获谷绛云娇媠礁滩棘槐警车基色军慝溘露韕韕莅官令人莫测路条蛮花鸣嘤飘寄平厂千奴伽梨气门色调上印设法射像止啼蛇脂是非口舌失所殊路同归束书碎妆泰东唐弓桃枝同行同志哥玩世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