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暖烘烘的意思、暖烘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暖烘烘的解释

[nice and warm] 形容温暖宜人

炉火正旺,屋子里暖烘烘的

详细解释

(1).形容很暖和。 元 王实甫 《破窑记》第三折:“又无那暖烘烘的被卧,都是些薄溼溼的衣服。” 茅盾 《冬天》:“这时候被窝是暖烘烘的,人是神清气爽的。” 杨朔 《平常的人》:“ 朝鲜 的冬天,三日冷,两日暖。碰上好天,风丝都没有,太阳暖烘烘的,好像春天。”

(2).形容暖热。《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喫了一会, 陈木南 身上暖烘烘,十分烦躁,起来脱去了一件衣服。” 丁玲 《母亲》二:“这里的春天,虽说要下小雨,却更多好的太阳。只要是晴天,便暖烘烘的,穿薄棉衣还觉得热呢。”

煖烘烘:形容温暖。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俺这煖烘烘锦被窝,似翻滚滚油鼎鑊。” 明 徐渭 《雌木兰》第一出:“软噥噥衬鎻子甲,煖烘烘当夹被单。”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暖烘烘是一个常见的汉语形容词,用于描述温暖而舒适的状态,通常指因外部热源(如阳光、火炉等)或内心感受带来的温热感。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层次:

一、词典释义与权威来源

  1. 温度感知

    指物体或环境散发热量,使人感到温暖,常带有“热量均匀扩散”的联想。例如:“屋里生着火炉,暖烘烘的。”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第982页(商务印书馆),定义强调“温暖宜人”。

  2. 情感延伸

    引申为心理层面的温暖、安心感。如:“听到安慰的话,心里暖烘烘的。”

    来源:《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第356页(商务印书馆),指出其可修饰抽象情绪。


二、语义分析与使用场景


三、科学视角补充

从生理学看,“暖烘烘”的舒适感与人体对适中温度(20–25℃)的偏好相关,此时热感受神经元激活程度适中,既不刺激痛觉也不引发冷应激。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郑怀德等. 《汉语形容词用法词典》. 商务印书馆, 2003.
  3. 老舍. 《骆驼祥子》.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2.
  4. 温度感知生理机制研究. 《生理学报》, 2020, 72(5): 601-610.

网络扩展解释

“暖烘烘”是一个形容词,用于描述温暖宜人的状态,具体解释如下:

  1. 基本含义
    形容环境或物体温暖舒适,带有令人感到惬意的温度。例如:“炉火正旺的屋子暖烘烘的”,或“被窝暖烘烘的”。它既可用于物理环境(如房间、阳光),也可用于抽象感受(如气氛、心情)。

  2. 文学与方言用法

    • 在古典文学中常见,如元代王实甫《破窑记》提到“暖烘烘的被卧”,清代《儒林外史》也使用该词描述温暖场景。
    • 部分方言(如鲁西南)中,强调温度适宜而非酷热,与“热的慌”形成对比。
  3. 近义词辨析
    与“暖融融”“热烘烘”等词类似,但略有差异:

    • 暖融融:更偏重柔和、温温暖感。
    • 热烘烘:温度更高,可能带有燥热感,而“暖烘烘”更侧重舒适性。
  4. 使用场景示例

    • 自然气候:“冬日的太阳暖烘烘的,像春天一样”。
    • 生活场景:“薄湿的衣服换成暖烘烘的棉被”。
    • 情感氛围:“节日里,家中暖烘烘的气氛让人安心”。
  5. 补充说明
    该词可通过叠字增强表达效果(如“暖暖烘烘”),但现代汉语中多以“暖烘烘”直接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与表示过度炎热的词汇混淆。

如需进一步了解文学作品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破窑记》《儒林外史》等文献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鼇柱背躬裁划草法炊臼的礰柮枂覆书钢火膏髓挂幌子归真过甚其辞函轴豪势祸魁搅刺鸡飞狗窜噤嘿九慝九尾狐狸积愿橛头船开辟宼孽累次丽都路上路下没事儿奈之何囊莫挠退谱制迁窆侵割遒炼裙帽日全食撒脸丧煞善败上辈绳一戒百沈禜石心食炙熟谏庶姜淑哲四端拓写痌瘝突尔吐鹘枉费日月味道汶阳田吴笺香朗小受大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