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若庸俗,则不可救药。语出 宋 苏轼 《于潜僧绿筠轩》诗:“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俗不可医”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出自宋代苏轼的《于潜僧绿筠轩》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意为:人瘦了还能养胖,但读书人的庸俗却无法改变。)
形容俗气已深,不可救药,多指人的气质、行为或审美过于庸俗,难以纠正。
苏轼原诗通过对比“瘦”与“俗”,强调精神层面的庸俗比外在缺陷更可怕。
《俗不可医》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指一些庸俗、愚昧的行为、态度或思想,无法通过教育、改变等方式来治愈或改变。
《俗不可医》的拆分部首是人、口、匚、匸,共计13画。
《俗不可医》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老子·第六十四章》:“俗之不可欲,以观其眇。俗之不可誉,以观其徼。‘医之圣也,药之贤也,不师而庸,犹且』。”古代繁体字为「俗不可醫」。
在古代,「俗不可医」的写法并不完全相同,常见的写法有「俗不能栥」、「俗不能高」等。
他的思想观念十分庸俗,真是《俗不可医》。
庸俗、愚昧、不可治愈、难以改变等。
顽固、执迷不悟、死板、教化不得、改不了等。
明理、豁达、开化、易于教化、易于改变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