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拣点的意思、拣点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拣点的解释

谓选取兵士。《唐律疏议·擅兴·拣点卫士征人》:“诸拣点卫士取捨不平者……拣点之法,财均者取强,力均者取富,财力又均,先取多丁。”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三:“ 田悦 因此得展逆谋,伪称恩制,拣点三军。” 宋 范仲淹 《奏乞选河北州县官员》:“国家今於 河 北点得义勇乡兵二十万,亦如 唐 之有府兵也。然所置官属及拣点法制,即与 唐 末类。”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拣点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语境的双音节词,现多用于书面语或特定领域,其核心含义为“挑选并清点”,强调在选拔人员或物品时兼具选择与核查的过程。以下从释义、字源、用法及权威参考展开分析:


一、释义与字源解析

  1. 本义为“挑选、选择”,从“手(扌)”部,强调动手筛选的行为。如《说文解字》释为“择也”,《广韵》注“拣,择取”。

  2. 本义为“清核、查数”,如“点名”“点验”,含逐一检查之意。

    合成词义:二字组合后,指通过主动挑选并逐一核查以确定对象,常见于古代人员征调、物资调配等场景。


二、历史用法与文献例证

  1. 军事领域

    拣点兵士:指选拔并清点士兵。

    • 《新唐书·兵志》载:“凡发兵……先拣点户籍,取丁壮者。”
    • 《明史·职官志》提及兵部职责:“凡武职袭替、优给、拣点,皆掌之。”
  2. 行政与劳役

    拣点夫役:指征调民夫时筛选核查。

    • 《唐律疏议·擅兴律》:“拣点卫士,取舍不平者,杖七十。”
    • 宋代《庆元条法事类》规定:“诸州拣点丁夫,须验户籍,均平差遣。”

三、现代使用与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中,“拣点”使用频率较低,多见于仿古语境或特定文本,如:


四、权威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收录“拣点”词条,释义为“挑选查点”,引《唐律疏议》为书证。

    (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1997年)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释为“选拔并核查人员”,引《新唐书》例证。

  3. 《全唐诗》用例

    杜甫《兵车行》虽未直用“拣点”,但“点行频”之“点”即含征调核查义,可佐证语义背景。

  4. 历史典章文献

    《唐六典》《宋刑统》等均载相关制度,印证其行政用语属性。


“拣点”是融合“选择性挑取”与“系统性核查”的双重行为,根植于中国古代制度语境,现代使用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其严谨性。建议查阅专业辞书或古籍数据库获取原始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拣点”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成语含义(现代用法)

二、古代军事术语

三、现代扩展用法

总结建议

  1. 优先参考高权威来源(如、3),明确核心含义。
  2. 注意字形差异:“拣点”与“捡点”含义不同,避免误用。
  3. 结合历史文献:涉及古代释义时,可查阅《唐律疏议》等原文佐证。

别人正在浏览...

鳌宫傲戏白晒班草崩骞陛廉鄙旅不侔阐抉雠校楚柚大饭店怠遑大堂断雨残云二元制恶声讽厉副官肤愬怪嗔古北海城见闻警迈浄扫金台市骏积怒举步生风可口了辩伶牙俐嘴临饯流娼买榜昧没密奏烹饪平铺襁杖綦连倾筐觠角日程表色艺无双蛇渊囿石窟睟颜踏船谈驳土重歪嘴和尚伍部雾文遐超香草美人掀天斡地咸渊笑盈盈夏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