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鼓行的意思、鼓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鼓行的解释

(1).击鼓行军。《周礼·夏官·大司马》:“鼓行,鸣鐲,车徒皆行。”《史记·淮阴侯列传》:“平旦, 信 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 井陘口 。” 唐 高适 《李云南征蛮诗》:“鼓行天海外,转战蛮夷中。” 邓慕韩 《史坚如事略》:“吾欲收 广东 为根据地,鼓行 湘 鄂 ,直讨 幽 燕 。”

(2).引申为大张声势地前去。 清 唐甄 《潜书·去名》:“天下之士闻之,益高其义,莫不鼓行而往,愿为之继也。”

(3).盛行;风行。 唐 刘禹锡 《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始以章句振起於 开元 中,与 王维 、 崔顥 比肩驤首,鼓行於时。” 宋 洪适 《<元氏长庆集>原跋》:“ 微之 以文章鼓行当时,谓之‘元和体’。”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鼓行”是一个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三种主要解释:

  1. 击鼓行军
    本义指古代战争中击鼓作为信号,指挥军队行进。例如《周礼·夏官·大司马》提到“鼓行,鸣鐲,车徒皆行”,《史记·淮阴侯列传》中也有“信建大将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的描述。

  2. 大张声势地行动
    引申为公开、张扬地前往某处或执行某事。如清代唐甄《潜书·去名》记载“天下之士闻之……莫不鼓行而往”,强调声势浩大的行动。

  3. 盛行、风行
    形容事物广泛流行。唐代刘禹锡在《唐故尚书主客员外郎卢公集纪》中用“鼓行於时”描述卢公文章与王维、崔颢齐名的盛况,宋代洪适亦以“鼓行当时”形容元稹的“元和体”文风。

补充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籍及文学语境,现代使用较少。其核心意象均与“鼓”的节奏感和传播性相关,既可指具体行军动作,也可抽象表达声势或影响力。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意思

《鼓行》是一个成语,意思是鼓励行进,勉励前进,形容对人们的斗志、士气进行激励,使他们充满自信和力量。

拆分部首和笔画

《鼓行》的拆分部首是鼠(鼠)和行(行),总共有13个笔画。

来源

《鼓行》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左传·僖公十六年》:“虽鼓行而鼓之,匡国也。”意为尽管愿鼓励前进,但是国家危急仍需施以救助。

繁体

《鼓行》的繁体字为「鼓行」,发音与简体字相同。

古时候汉字写法

《鼓行》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相同,没有变化。

例句

1. 领导在会上鼓励大家鼓行,勇往直前,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2. 在团队面临困难时,队长总是用言辞鼓行,激励大家争取胜利。

组词

鼓励、行进、勉励、前进、斗志、士气、激励、自信、力量

近义词

鼓励、勉励、激励、奋进、振奋、昂扬、鼓舞

反义词

拖延、灰心、受挫、放弃、动摇、低落、颓废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