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天马的意思、天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天马的解释

(1).骏马的美称。《史记·大宛列传》:“初天子发书《易》,云‘神马当从西北来’。得 乌孙 马好,名曰‘天马’。及得 大宛 汗血马,益壮,更名 乌孙 马曰‘西极’,名 大宛 马曰‘天马’云。”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五:“天马出西北,由来从东道。” 唐 王维 《送刘司直赴安西》诗:“苜蓿随天马,蒲桃逐汉臣。” 清 黄遵宪 《香港感怀》诗之九:“指北 黄龙 饮,从西天马来。”

(2).传说中兽名。《山海经·北山经》:“又东北二百里,曰 马成之山 ,其上多文石,其阴多金玉,有兽焉,其状如白犬而黑头,见人则飞,其名曰天马。”

(3).神马。《汉书·礼乐志》:“太一况,天马下,霑赤汗,沫流赭。志俶儻,精权奇,籋浮云,晻上驰。体容与,迣万里,今安在,龙为友。”《云笈七籤》卷八四:“忽见太一以天马来迎於寝卧之前。” 明 刘基 《走马引》:“精诚感天天心哀,太一乃遣天马从天来,挥霍雷电扬风埃。”

(4).星名。属于西方七星中的奎宿。《晋书·天文志上》:“王良五星,在奎北,居河中,天子奉车御官也。其四星曰天駟,旁一星曰王良,亦曰天马。”

(5).螳螂的别名。《吕氏春秋·仲夏》“仲夏之月……螳蜋生” 汉 高诱 注:“螳蜋,一曰天马。”《尔雅翼·释虫二》:“螗蜋(螳螂)…… 许叔重 又云:世谓之天马。盖驤首奋臂,颈长而身轻,其行如飞,有马之象。”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天马在汉语中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层面阐释:


一、本义:神话中的神兽

指古代传说中能飞行天际的神马,常被描述为生有双翼、踏云而行。此意象最早见于《山海经》《史记》等典籍,象征超凡脱俗的力量。

例证:

《史记·大宛列传》载:“(西域)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此处“天马”指汉代西域进贡的汗血宝马,后被神化为天界坐骑 。


二、引申义:卓越不凡的才能

在文学语境中,“天马”比喻才华横溢、不受拘束之人或作品风格。

例证:

李白《天马歌》:“天马出来月氏窟,背为虎文龙翼骨”,以天马自喻豪放不羁的诗风 。

苏轼《文说》评杜甫诗“如天马行空,不受羁绊”,形容其创作的自由境界 。


三、文化意象:祥瑞与进取精神

  1. 祥瑞象征

    汉代“马踏飞燕”铜像(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天马凌空姿态,体现古人“天马降瑞”的信仰 。

  2. 精神图腾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的思想,常与天马的奋进形象结合,成为中华文化中进取精神的载体 。


四、现代汉语释义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归纳为:

  1. 古代传说中会飞的马;
  2. 比喻才气纵横、不受约束;
  3. 借指非凡的成就或人才 。

综上,“天马”从神话原型演化为承载文化理想的核心符号,其语义层累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历时生命力。

网络扩展解释

“天马”一词在不同语境和文化中有多重含义,综合历史文献和神话传说,其解释如下:

1.神话传说中的异兽

2.骏马的美称

3.神化形象

4.天文与别名

5.西方文化中的形象

文化寓意

天马在中国文化中象征自由、无畏、进取,常用于形容文学艺术的奔放想象(如“天马行空”)或军人的英勇精神。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参考来源:沪江词典、汉典、《山海经》相关解读等。

别人正在浏览...

哀苦百齿梳北方辨脱标准状况兵经碧砮擘名博通经籍不消得不斟疮痏捶胸跌足爨夫皴染待敌当该點累墆积鼎贼都咸舵杆恩盼丰亨豫大腐弃关境寒藤花枝招颤祸尤坚强不屈解典解放前戒世婕妤怨畿郡继路寂昧季秋絶迹梁父栎辐陵驾冥隘潜濩清厉清幽七排麴孽塞声赊僻是非只为多开口石花司旦铁面御史通济跅落微妾缊枲握素怀铅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