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染削的意思、染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染削的解释

(1).谓润色删改。 宋 王禹偁 《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编修出綍之言,垂于信史;撰著得贤之颂,播在乐章,少施染削之劳,上答受知之地。”

(2).指服缁衣、削发,出家为僧。 宋 赞宁 《宋高僧传·译经·唐京师大安国寺子邻》:“及 洛 寺……染削已,或名 志邻 。”参见“ 染服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染削”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合成词,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语境解析。《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时指出,“染”本义为着色、浸染,如《周礼·天官》载“染人掌染丝帛”;“削”指用刀刮除或修整,如《说文解字》释“削,鞞也”。二字连用特指古代文献修订过程中的双重工序:既包括对简牍笔墨的染色加工,也包含对文字内容的删改润色。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曾提及“竹简染削,乃成典籍”,印证了该词在古代文书制作中的具体应用场景。

从引申义角度看,“染削”在文学批评领域可指代对文章的艺术加工,如清代章学诚《文史通义》所言:“文成染削,犹匠石之斫轮”,比喻创作者如同工匠般反复雕琢文字。现代学者黄永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献学四讲》中进一步阐释,该词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书制作与文本创作相统一”的文化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方言中“染削”存在转义现象。据《山西方言词典》记载,晋中地区曾将该词引申为“反复劝诫教导”之义,但这种用法未被收录进标准汉语词典体系。

网络扩展解释

“染削”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1. 润色删改
    指对文字或作品进行修饰、调整和删减,使其更加完善。例如宋代王禹偁在《谢除右拾遗直史馆启》中提到“少施染削之劳”,即强调通过润色加工提升文本质量。这一用法多见于古代文学或公文写作语境,强调对内容的精雕细琢。

  2. 出家为僧
    指通过剃发、穿上僧服(缁衣)的方式皈依佛门。例如《宋高僧传》中记载僧人子邻“染削已,或名志邻”,即描述其出家后的法名变化。这里的“染”可理解为沾染佛门衣钵,“削”则指削发,合称代指出家行为。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用例或文献出处,可参考《宋高僧传》或宋代文人作品中的相关记载。

别人正在浏览...

安步当车安席白梓办治不价不饶长命灯常宗抄敚乘白成奸撑抉寸阴是竞大缪镀锌恶实法盲风旋电掣福昌改玉改步公爷鼓唱罟目孤愚何暇后善萑兰祸心积爱剿擒惊慕九六矩绳厉虐廪费流耀六徵洛桑秘怪年底宁哥扑实头欠点窃盗清乡囚犯戚钺诠谛群英荟萃少壮深重势峯食褐事局説媒红庶徵思子台韦柔我醉欲眠陷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