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耇。元老。《后汉书·蔡邕传》:“胡老慠然而笑。” 李贤 注:“《左传》 宋 司马 子鱼 曰:‘虽及胡耇,获即取之。’ 杜预 注曰:‘胡耇,元老之称。’”
“胡老”一词的解释需结合古代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核心含义
在古汉语中,“胡老”指胡耇(hú gǒu),意为元老或年高德劭之人,最早见于《后汉书·蔡邕传》。该词源自《左传》中宋国司马子鱼的表述,杜预注释明确将其定义为“元老之称”。例如《后汉书》记载:“胡老慠然而笑”,李贤注引此典说明其尊称属性。
现代语义扩展
部分现代资料(如)将“胡老”解释为成语,形容“胡乱行事或说话”,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是对“胡”与“老”二字的拆分解读,需谨慎使用。目前更常见的用法仍为姓氏加尊称的组合(如“胡老师”),如的例句所示。
使用注意
建议在学术或历史文本中沿用古义,日常交流中需注意区分姓氏组合与成语化用法。
胡老是一个汉字词汇,形容一个人年纪大、年老体弱的样子。汉字“胡老”的拆分部首是“胡”和“老”,其中,“胡”是指“胡须”,表示人类特征,“老”是指“年老”,表示年龄高。
“胡老”的笔画数分别是9画和6画。部首“胡”的笔画数为9画,属于复杂结构;部首“老”的笔画数为6画,属于中等结构。它们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汉字“胡老”。
“胡老”一词的来源较为明确。在古代,胡族是指现今华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他们因为大部分人都有胡须,所以被称为“胡”,并逐渐发展出独特的文化和社会习惯。由于胡族中普遍有长寿的现象存在,因此汉字“胡老”逐渐被用来形容一个人年纪大、年老体弱的样子。
繁体字“胡老”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是“胡老”。
在古代,汉字“胡老”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在古时候,中国书法家使用毛笔描绘汉字,所以字形呈现出不同的书写风格。然而,在这种书写风格中,字形的整体结构以及部首的位置与现代基本保持一致,因此汉字“胡老”的古代写法与现代写法仍然可认为是同一字。
1. 他看起来胡老得无法照料自己的生活。
2. 这个胡老的农民一天到晚都在庄稼地里劳作。
胡子、胡须、胡扯、胡乱
老态龙钟、老迈
年轻、青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