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谏辅的意思、谏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谏辅的解释

劝谏辅佐之臣。《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諫辅。” 蔡沉 集传:“元良, 微子 也;諫辅, 比干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谏辅”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语义色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古代臣子通过劝谏的方式辅助君主的行为。该词由“谏”与“辅”二字构成:

一、字义溯源

“谏”字在《说文解字》中被释为“証也”,指以正直之言纠正上位者的过失,如《左传·僖公五年》载“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弗谏而听之”。“辅”字本义为车辕两侧的加固木,《周礼·考工记》称“车人为车……加轸与辅”,后引申为辅助、匡正之义,《尚书·蔡仲之命》云“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二、词义解析

“谏辅”作为合成词,特指古代官员通过直言规劝来辅佐君主治理国家的职责。《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以谏言辅佐君主”,强调其“正君道、明得失”的政治功能(来源:《汉语大词典》2009年版)。在制度层面,西周设立的“三公”中太保、太傅即有谏辅之责,《礼记·文王世子》记载“保也者,慎其身以辅翼之而归诸道者也”。

三、文献用例

该词多见于史书与政论,如《后汉书·陈蕃传》载“蕃上疏谏曰:夫谏辅之臣,所以规君过失”,《宋史·职官志》亦载“左散骑常侍掌规谏讽谕,凡朝政阙失,皆得谏辅”。这种用法凸显了古代监察制度中“以言辅政”的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

“谏辅”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综合解释:

一、基本含义

“谏辅”指忠诚直言、勇于规劝君主的贤臣,由“谏”(直言规劝)和“辅”(辅佐)两字组成,强调臣子既敢于提出谏言,又能辅佐君主治理国家。

二、结构与历史出处

  1. 字义解析:
    • 谏:指直言劝告,如“进谏”“从谏如流”。
    • 辅:意为辅助、辅佐,如“辅政”“相辅而行”。
  2. 经典出处: 出自《尚书·泰誓中》:“剥丧元良,贼虐諫辅。”据蔡沉注解,“元良”指微子(商纣王兄长),“谏辅”则指比干(因劝谏纣王被杀害的忠臣)。

三、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形容敢于向领导者提出真实意见的人,尤其强调出于公心、不畏权贵的品质。例如,可描述企业中直言不讳的高管,或历史剧中的忠臣形象。

四、文化内涵

“谏辅”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忠君爱国”“文死谏”的价值观,代表古代士大夫的理想人格,如唐代魏徵、明代海瑞等均被视为典型。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历史案例或文献引用,可参考《尚书》原文或蔡沉《书集传》。

别人正在浏览...

摆荡饱和表里山河拨万轮千参伺层报痴长处死大菽德云二八鹅素风飞云会風蛤冯子寡小君谷芽和价换白鹅回光洄溯迦梨郊佳制借交吤吤旌旗卷甲倍道开古考徵酷似雷阵了愿两庑劣兄麟经流行碌碌无能骡脚蛮彝没法奈何蜜唧狍鸮朋好批箠扑打铺平前樊亲将三选上场熟脚谭腿条属铜兽屯据瓦溜万选钱威声响声校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