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官课的意思、官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官课的解释

(1).官府的税收。《宋史·食货志下四》:“而一岁之内,私贩坐罪者三千九十九人,弊在於官盐估高,故私贩不止,而官课益亏。” 元 盍西村 《小桃红·临川八景》曲:“官课今年九分办,廝追攀,渡头买得新鱼雁。”

(2).旧时官府对书院学生进行定期考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有一回,书院里官课, 歷城 县亲自到院命题考试。” 张友鹤 注:“当时书院里的学生,每三月由官府出题考试一次,叫做期考,就是官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官课指古代由国家或官府征收的赋税、捐税,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其具体含义与历史背景如下:

  1. 基本释义与核心特征

    官课指官府征收的税赋,特指国家以行政权力强制征收的各类钱粮物资。其核心特征为强制性、无偿性,是国家权力的经济体现。例如唐代的租庸调、宋代的青苗钱等均属官课范畴。

  2. 历史形态与具体形式

    • 唐代租庸调制:以人丁为本,征收谷物(租)、绢布(调)及力役(庸),是官课的典型制度。
    • 宋代专卖税:对盐、茶、酒等商品实行官府专营,所得收入称“榷课”,属官课分支。
    • 明清工商税:包括市舶税、矿税、关税等,统称“课税”,如《明史》载“商税三十取一,过者以违令论”。
  3. 与“私租”的区分

    官课区别于地主向佃农收取的“私租”,强调其国家属性。如《汉书·食货志》称“官收百一之税,民输太半之赋”,揭示官课与民间赋役的差异。

  4. 文字学依据

    “课”本义为考核(《说文解字》:“课,试也”),引申为按标准征收,如《旧唐书》载“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

结论:官课本质是古代国家凭借政权力量,以法律形式对民众财产进行的无偿征收,其形态随朝代更迭演变,但始终作为维系国家运转的经济基础存在。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 官课[EB/OL]. 汉典
  2. 辞源(第三版). 商务印书馆, 2015: "课税"条.
  3. 中国财政通史(隋唐卷).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13: 租庸调制度.
  4. 说文解字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课"字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

“官课”一词在古代文献中有两层核心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一、官府的税收

指政府依法征收的赋税,常见于盐税、商税等专项税收。例如《宋史·食货志》提到,因官盐定价过高导致私盐泛滥,最终“官课益亏”(政府税收亏损)。元代盍西村《临川八景》中“官课今年九分办”也印证了税收职能。

二、官府对书院的定期考试

属于古代教育制度的一部分,与书院自主考核的“师课”(或称斋课)并列。例如:

  1. 考试形式:每月初三日为官课,由地方官员命题监考;十八日为斋课,由书院山长负责。
  2. 评分标准:生员分超等、特等、一等,童生分优取、上取、次取,成绩张榜公示。
  3. 文献例证:《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记载了历城县官员亲自主持书院官课的情景。

补充说明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官课”引申为官员的职务培训,但此义项在古代文献中未见直接对应,可能是现代语境下的扩展解释,需结合具体文本判断。

别人正在浏览...

被服备职编舆漕渠常棣孱僮晨暮尺寸之柄丑名创痕疵毛黨序耽好断隔对攻渎扰反道坟土敷衍塞责各奔前程贵昆铁路果盒国厩鼓乐喧天河梁携手侯伯后婚呴俞恍怳胡洞荐至急手九塞乐跎跎洛成每日里眠睡民义昵称肨袄槃瓠侵罔穷年累岁求医让退热能傻喝喝山河烧器失挫十善束身受命忘断慰问信无检夏口贤辟弦外之音闲郄吸里忽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