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古代 三苗 部族之主。《书·吕刑》:“ 苗 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 孔 传:“ 三苗 之君,习 蚩尤 之恶,不用善化民,而制以重刑,惟为五虐之刑,自谓得法。” 孔颖达 疏:“ 三苗 之主,实国君也,顽凶若民,故谓之 苗 民。”
(2).指古 三苗 部族。《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外, 黑水 之北,有人有翼,名曰 苗民 。” 郭璞 注:“ 三苗 之民。”按,此乃关于 三苗 部族的神话传说。 鲁迅 《准风月谈·踢》:“ 苗民 大败之后,都往山里跑,这是我们的先帝 轩辕氏 赶他的。”
苗民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包含两层核心含义,需结合历史语境与现代民族学区分理解:
特指中国上古时期的部落族群“三苗”,见于《尚书》《史记》等典籍:
《尚书·吕刑》载:“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此处“苗民”指尧舜禹时代活跃于长江中游的“三苗”部落,以蚩尤为首领,曾与中原部落发生冲突。
据《史记·五帝本纪》注疏,三苗聚居地约在今湖南、湖北交界处,其文化被视为华夏之外的“南蛮”系统。
指中国56个民族之一的苗族(Miao ethnic group):
1950年代民族识别后,“苗民”作为历史称谓被规范化为“苗族”,主要分布于贵州、云南、湖南等地,拥有独特的语言(苗语)、服饰与节日文化(如苗年、跳花节)。
“苗”源于苗族自称“Hmong”的音译,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标注“苗民”即“苗族人民”(《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注:历史语境中的“苗民”与当代“苗族”存在文化延续性,但古代文献的描述需结合考古与民族学研究辩证分析。
“苗民”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指三苗部族统治者
根据《尚书·吕刑》记载,“苗民弗用灵,制以刑”中的“苗民”指代古代三苗部族的首领。孔颖达注释认为其首领凶顽如民,故称“苗民”。
泛指三苗部族
《山海经·大荒北经》提到“苗民”为西北地区有翼的部族,可能反映古人对三苗部族的早期认知。
成语中的隐喻
现代汉语中,“苗民”作为成语,以“幼苗”比喻弱势群体,形容农民或民众处于脆弱地位。
与苗族的关系
苗族历史可追溯至上古蚩尤部落,商周时期建立“三苗国”,后历经多次迁徙至西南山区。部分学者认为“三苗”可能是苗族先民,但存在争议。
提示:
褙褡碧鲈炳灵公草藳産业答救杜蘅独言伏食鬼灯还退嗥啼黄设设将材蒋生径蹇脩娇嚬荆人涉澭今律金奴银婢紧事机翼絶阳考覈跨凤乘龙懒困连理树李郭同舟陵迫灵神六弓禄次録符禄廕吕剧妈巴子盲人摸象美措秘省逆流牌刀畔臣疲耗破巢余卵前妻岐出侵轧权能软钉子神会心融畲田时宰送往迎来宿姧王功娃子僞貌巍然文蛤先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