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阳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十月戊戌日为绝阳之日诸事不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2.谓阳气隔绝。
1.阳气竭尽。阴阳家称农历十月戊戌日为绝阳之日,诸事不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
2.谓阳气隔绝。《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上有絶阳之络,下有破阴之纽,破阴絶阳,色废脉乱,故形静如死状。”
絶阳(jué yáng)是古汉语词汇,现多作“绝阳”,其含义需结合字形、典籍及医学语境解析,具体如下:
源自《说文解字》:“绝,断丝也。” 本指丝线断绝,引申为“阻隔、消失”㊟。
在中医及哲学中,“阳”指万物生长的能量(如《黄帝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亦表光明、温暖㊟。
“绝阳”即阳气阻隔或枯竭,多指生命能量衰竭的状态。如《灵枢·经脉》:“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名曰絶阳”,指阳气断绝的危症㊟。
《淮南子·地形训》:“穷谷絶阳之地”,指阳光无法照射的幽深山谷,引申为阴寒隔绝㊟。
该词今罕用于日常,主要见于:
参考资料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
㊟ 《黄帝内经·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
㊟ 《灵枢经校释》(河北医学院)
㊟ 《千金要方》(孙思邈,唐代)
㊟ 《淮南子译注》(北京大学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在线链接,来源标注通行权威版本,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核查原文。)
关于词语“絶阳”的详细解释如下:
阳气竭尽
阳气隔绝
补充说明:两种释义均围绕“阳气”展开,前者侧重自然时序,后者关联医学或人体机能。需注意,现代语境下该词使用较少,多见于古籍或特定文化研究领域。
巴壁抱腰緑悲愁边警成对斥正祠廪大屈颠不辣吊拷綳扒惰坏烦琐菲食凤帐拊缶轨距毫米汞柱豪言壮语洪业化机黄姑蕈货取加伦交争经帏进履圯桥酒船旧章极武絶貌快干漆刳精鉥心谅暗良医良醖嘹嘹灵木林胡忙乎腼怀棉毛衫谧稳麋灼旁合潘果铺买扑闪扑缘请郡神志石瓠属妇树榦殊妙死城送日子推挽闻健无所畏惮小宰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