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文蛤的意思、文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文蛤的解释

一种软体动物。壳略呈三角形,表面光滑,有斑纹,生活在沿海泥沙中,肉可食。又名花蛤。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二·文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文蛤(学名:Meretrix meretrix),汉语词典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文蛤是帘蛤科文蛤属的海洋双壳贝类,广泛分布于中国沿海潮间带及浅海沙质海底。其名称中“文”指外壳花纹精美,“蛤”为古代对贝类的统称,合称意指“带有美丽花纹的食用蛤蜊”。


二、生物学特征

  1. 形态特征

    外壳呈三角卵圆形,质地坚厚,表面光滑,具褐色、黄色或浅灰色放射状、波状花纹,内壳为瓷白色。成年个体壳长5–10厘米,以滤食浮游生物为生。

    来源:《中国海洋贝类图鉴》(科学出版社,2019年)

  2. 生态习性

    栖息于河口盐度较低的沙泥底质,通过水管呼吸与摄食,对水质变化敏感,有“环境指示生物”之称。

    来源:《中国水产志·贝类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20年)


三、文化与应用

  1. 食用价值

    肉质鲜嫩,富含蛋白质与微量元素,可煮汤、蒸制或爆炒。古籍《本草纲目》载其“味甘平,主润五脏,止烦渴”,为传统滋补食材。

    来源:李时珍《本草纲目·介部》(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版)

  2. 经济与工艺

    外壳花纹曾用于螺钿镶嵌工艺,清代《格致镜原》记载其作为装饰材料的应用。现代为重要养殖经济种,主产区包括江苏、辽宁等地。

    来源:《中国贝类养殖学》(海洋出版社,2018年)


四、权威文献参考


注:以上内容综合工具书、学术著作及历史文献,释义与描述均基于权威出版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

文蛤是一种重要的海洋软体动物,其词义解释和特征如下:

一、基本定义

文蛤(学名:Meretrix meretrix)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帘蛤科,俗称花蛤、蛤蜊。其名称源于贝壳表面的花纹,古时又称“蚶仔”“粉蛲”。

二、形态特征

  1. 贝壳:略呈三角形,壳质坚厚,表面光滑,带有红、褐、黑等色斑纹,壳顶突出呈灰白色。
  2. 大小:常见个体壳长2-3寸(约6-10厘米)。

三、分布与习性

四、价值与应用

  1. 食用价值: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约10%)、氨基酸及钙、铁等矿物质,唐代曾为皇室贡品。
  2. 药用功效:壳可制蛤粉入药,具有清热化痰、利湿散结等功效,中医用于治疗咳嗽、水肿、瘿瘤等症。

五、文化相关

清代乾隆皇帝曾赞誉文蛤味美,民间亦有“蛤蜊壳治痔疮”的记载。


以上信息综合自权威词典、生物学资料及中医药文献,如需完整内容可查阅相关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奥思拔树搜根椑车并重步顿不调贴采蝀称家尺璧非宝吃刀褡裆打牌丁督护歌杜遏風亭圪挤鞲蔽光源宏衍静脉注射凈门矜功伐善金铤羁馽峻宇苛急苛峭朗襟临逼临书硫酸钡溜轩乱码炉灶律准煤末名过其实弄潮盆花,盆花儿皮服匹郑浅浮雕七里香器貌青莲舍麴酒上辰市面霜妍树柯司存四海昇平桃花春水跳迸跳栏完婚伪迹畏凛五将夏虫疑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