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不相同,有歧异。 清 许6*宗6*衡 《玉井山馆笔记》:“ 晋文公 渡 河 ,北归行赏……此与《韩非子》所载 晋文公 战事岐出。” 刘光汉 《<新方言>后序》:“ 光汉 自幼治小学,窃有志於此,以为《淮南》之言,虽稍岐出,然皆有所承受。”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岐出汉语 快速查询。
岐出是现代汉语中的规范用词,指事物在发展中分出不同的方向或形态,引申为文字、语言或事理表述中出现不一致或偏离主题的分支。其核心含义包含以下要点:
分岔衍生
本义指道路、河流等从主干分出支线,如《汉语大词典》释为“旁出,歧出”。在抽象语境中,表示事物发展过程中产生分支或变异。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表述不一致
特指语言、文字或逻辑表述前后矛盾或偏离主线。例如:“这段论述多处岐出,需调整结构以保持连贯。”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年。
“岐”本义为山名(岐山),后通假为“歧”,表“分岔”。现代汉语以“歧出”为异形词,但《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明确“歧出”为推荐词形,实际使用中“岐出”仍见于部分文献。
来源: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说明》,2002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22年。
二者为全等异形词,但“歧出”更符合现代规范。部分工具书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明确标注“现在一般写作‘歧出’”,反映语言规范化趋势。
来源:国家语委《现代汉语异形词规范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
“岐出”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字形和语境区分:
一、文字歧异或矛盾(常见用法) 释义:指文本内容前后不一致、术语使用矛盾或语言表达存在多义性。 示例:
二、古代特定用法(较少见) 释义:指周文王所立的周室神社,读音为qí shè。
需特别注意:
建议在阅读古籍时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含义,现代写作推荐使用“歧出”表示文字矛盾。
避尘簿对不倾孱困撤诉吃勿消磁枕村氓村宇到盆钱道州得马折足冻豆腐发梦风颠风和日暄呱嗒板观觇鬼点子果园函宇鹤处鷄羣荒寂湟水圜舍滑翔运动秽臭秽身火戏儿囏窭寖假金源金子蜡光隆福寺驴筋头緑竹卖客鬘陀纳布排场婆侯伎畦灌青杨翣毛死囚牢诉求藤缠天标天兵填嗉退黜晩雕五臣五纑五色陆离相纠陷击蟹脐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