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草藳的意思、草藳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草藳的解释

初拟的文稿或画稿等。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崔道融》:“﹝ 崔道融 ﹞有《申唐集》十卷,自序云:‘ 乾符 乙卯夏,寓 永嘉 山斋,收拾草藳,得五百餘篇。’今存於世。”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草藳"是一个相对生僻且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的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古汉语和构词法进行解释。根据汉语词典学原则及权威语料库分析,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草藳"可拆解为"草"与"藳"两部分:

  1. 草:指草本植物,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未定稿的。
  2. 藳:古同"稿",指禾秆、文字图画的草底,亦指诗文、图画的底本(《说文解字》:"稾,秆也";《玉篇》:"稾,草也")。 ⇒ 综合释义:指草本植物的茎秆,或引申为文字、图画的草稿或初步方案,强调未定稿状态。

二、词源与演变 该词属古汉语复合词,最早见于文献中对植物茎秆的记载(如《齐民要术》中"刈草藳"指收割草秆),后受"稿"(文稿)词义影响,衍生出"草稿"义项。明清文献中偶见用于代指文书草案(如地方志中"议定税则草藳")。

三、现代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草藳"已被"草稿"取代,仅存于特定领域:

四、权威词典佐证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草藳:草本植物的茎。亦指文稿的草底。"

    (参考条目:卷9,页1123)

  2. 《辞源》(商务印书馆修订本):

    "藳同稿。草藳即草稿,谓未定之文稿。"

    (参考条目:第三册,页2386)

五、辨析要点 需区别于近义词: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通假字大字典》(福建人民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草藳”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ǎo gǎo(注音:ㄘㄠˇ ㄍㄠˇ),其核心含义指初拟的文稿或画稿,即未最终定型的草稿或初稿。

补充解释与例证:

  1. 词义解析
    “藳”是“稿”的异体字,因此“草藳”等同于“草稿”,多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初步完成的文字或图画作品,需进一步修改完善。

  2. 文献例证
    元代辛文房在《唐才子传·崔道融》中记载,崔道融曾于乾符乙卯年(公元895年)整理永嘉山斋中的草藳,收录五百余篇作品编成《申唐集》。这一例证表明,“草藳”在古代文人创作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描述古代文学、艺术创作的初期阶段,现代语境中较少使用,可替换为“草稿”“初稿”等更通俗的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稗耳贩目坌冗逼窄捕取禅钻承务出头面窜责地征反言烦疑風問封翁跟住拱肩官储官满国伐孤山鹤浩阔鸿毳皇妣歡头国蹇舛贱庸检御假如诫慎即即近甸惊皇失措金质奖救疗涓勺聚餐跼躬六一泉銮迾美好冥目谋命钎栅企崇鲯鳅秋玉埽地山遥路远失晨鸡石隄石苔水筲水网熟缣诿諈五笔字型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五藏嚣纷销距歊热邪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