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压书、纸的文具。《南史·垣荣祖传》:“帝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
“书镇”是一种传统文房用具,主要用于压平纸张或书籍,防止其移动或卷曲。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书镇又称“镇纸”“镇尺”,属于古代文房四宝的辅助工具。其核心功能是镇压纸张或书籍,保持书面平整,尤其在书写、阅读时防止纸张被风吹动或意外翻折。
材质与形制
多由金属(如铜、铁)、玉石、陶瓷等材料制成,形制多样,常见的有动物造型(如狮子、瑞兽)、如意形或长条形镇尺。例如《南史·垣荣祖传》提到用铁制成书镇,形制较大且兼具防御功能。
历史与文化关联
作为文房雅器,书镇常与笔筒、墨床、笔洗等配套使用,体现古代文人对书房陈设的讲究。其设计不仅实用,还兼具艺术性,部分雕刻精美的书镇成为收藏品。
别名与演变
不同地区或时期对书镇的称呼略有差异,如“文镇”“镇尺”等。现代也衍生出更轻便的材质(如树脂、木质),但传统材质仍受青睐。
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具体形制或历史典故,可参考《南史》相关记载或文房用具研究资料。
《书镇》是指以出版、印刷、图书销售等相关产业为主要支柱的城镇。在这些地方,人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图书、书籍和有关出版业的服务。
《书镇》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书(shū)和镇(zhèn)。
「书」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读音为shū,意为书籍或文字。它的拼音是shu,它的部首是「言」,由10个笔画组成。
「镇」也是一个独立的汉字,读音为zhèn,意为城镇或镇子。它的拼音是zhen,它的部首是「門」,由17个笔画组成。
《书镇》这个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书籍和读书的重视。古代中国的文人士大夫多好书迷,因此许多城镇都发展成了以书籍为特色和产业优势的城市。
《书镇》的繁体字为「書鎮」。
在古代,「书镇」的写法与现代汉字相比稍有变化,但整体结构基本相同。
《书镇》可以作为一个名词短语使用,通常不和其他词语组合在一起。
《书镇》的近义词包括书城、书都、书市等,它们都指的是以书籍为特色的城市。
《书镇》的反义词没有固定的词语,但可以用与书籍产业无关的词语来形容,如农村、工业城市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