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村社的意思、村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村社的解释

(1).旧时农村祭祀社神的日子或盛会。《旧唐书·文苑传下·司空图》:“岁时村社雩祭祠祷,鼓舞会集, 图 必造之,与野老同席,曾无傲色。”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我覷这单刀会似赛村社。”

(2).犹村落。 唐 罗隐 《谗书·代韦徵君逊官疏》:“拜无渥泽,惊动村社。”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二:“﹝ 山禺 ﹞有众二千餘人,刦掠村社、族帐。”《西游记》第二八回:“只见那海水:烟波荡荡,巨浪悠悠……近岸无村社,傍水少渔舟。”

(3).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的社会经济组织。由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包括同一氏族的和其他氏族的一群家庭组成。土地公有;牲畜、农具、住宅、生产物私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村社是汉语中具有双重含义的名词,既指代基层行政单位,也承载着历史文化内涵。以下从词典释义、历史制度及文化延伸三个维度详细解析:


一、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指农村基层的社区组织或行政单位,通常以自然村落为基础,承担公共事务管理、邻里互助及文化传承功能。

权威来源: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为:“农村中的社区或行政单位,多由一个或几个自然村组成。”


二、古代历史制度释义

特指隋唐至宋代的基层社会组织,兼具土地分配、税收征收和治安管理职能:

  1. 土地制度:唐代推行“均田制”,村社负责按户分配土地(如口分田、永业田),监督农耕(《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赋役管理:作为最末级税役单元,协助官府登记户籍、征收租庸调(《唐代财政史稿》,李锦绣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3. 自治职能:调解民间纠纷,组织祭祀活动,维护乡约民俗(《宋代乡村组织研究》,谭景玉著,山东大学出版社)。

三、文化延伸含义

在民俗学中,村社象征传统乡土社会的共同体精神:


参考文献(非链接来源):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2016.
  2. 中国历史大辞典编纂委员会. 《中国历史大辞典·隋唐五代史卷》. 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5.
  3. 李锦绣. 《唐代财政史稿》.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 谭景玉. 《宋代乡村组织研究》.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10.
  5. 高丙中. 《中国民俗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网络扩展解释

“村社”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历史背景和语境有所不同,主要包含以下三层解释:

1.传统祭祀活动

指旧时农村祭祀社神(土地神)的特定日子或集会活动。这种活动通常伴随祈福、歌舞等民俗仪式,是农耕社会的重要文化习俗。例如《旧唐书》记载的“岁时村社雩祭祠祷”即为此类活动。


2.村落或聚落

在部分文献中,“村社”直接代指自然形成的村落或居民聚居区。例如《西游记》中描述的“近岸无村社”即指靠近水边的村落。


3.社会经济组织(核心含义)

这是“村社”最具学术意义的解释,特指原始社会末期公有制向私有制过渡阶段的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又称“农村公社”。其特征包括:

历史意义:

村社制度是原始社会解体的产物,标志着私有制萌芽和阶级分化,广泛存在于古印度、斯拉夫地区等,直至殖民时期才逐渐瓦解(如印度村社制延续至英国殖民时期)。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地区的村社制度(如印度、俄罗斯),可参考历史学或人类学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白首为功名本分兵勇颤笃速僝功钞掇诚是黨同妬異大易点胸洗眼底漆多疑梵俗风樯阵马辅翊贯彻黄素书秽嫚贿谢汇总涧门监追孑栖九死旷癏乐昏庐居碌碌剌剌毛嫔墓穴内蒙古年根女匽盘杅陪责辟水犀諐度樵爨晴光轻虏去向热势睿龄盛筵食饟视远步高耍烟睡味树立鼠窃狗盗诵説算刻笋箨桃神田凭佻姣闲迭享殿小阵信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