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棺殓的意思、棺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棺殓的解释

亦作“ 棺敛 ”。以棺木收殓死者。《礼记·曾子问》:“ 召公 谓之曰:‘何以不棺敛於宫中?’”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既溺,里人大呼求救,得其尸已死,即号慟为之制服如兄弟,厚为棺敛,送终之礼甚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洪全福起义档案·大明顺天国元年南粤兴汉大将军重悬赏格告示》:“官弁兵丁长夫等有阵亡者,由营从丰棺殮。”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棺殓”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guān liàn,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指将死者遗体装入棺材并准备下葬的过程,属于丧葬礼仪的重要环节。该词由“棺”(装殓尸体的木匣)和“殓”(安葬、收殓)组合而成,强调以棺木收殓死者的行为。

二、词义分解

  1. 棺:指棺材,即盛放尸体的木制容器。
  2. 殓:意为收殓、入殓,即整理遗体并放入棺中。此字本义与死亡相关,古代也写作“敛”。

三、文献出处与用法

四、相关表达

五、文化意义

棺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逝者的尊重和“入土为安”的伦理观念,是古代礼仪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礼记》或宋代笔记等历史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棺殓的意思

棺殓是指处理尸体、入殓的意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棺殓是对逝去者进行最后仪式的重要环节,旨在安抚逝者的灵魂,给予亲友凭吊和追悼逝者的机会。

拆分部首和笔画

棺殓的拆分部首是木和歹,其中“木”表示与木材相关的事物,而“歹”表示与死亡相关的事物。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棺殓共有17个笔画。

来源

棺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十年》一书中。当时用来形容对某位国君的尸体做葬礼的仪式。后来,棺殓逐渐被用于描述对任何人的尸体进行入殓和处理的过程。

繁体

繁体字中棺殓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棺殓的汉字写法稍有不同。古代常写作“椁殓”,其中“椁”表示棺木,而“殓”表示处理尸体的意思。

例句

1. 他们费尽心思为逝去的亲人办理了一场庄重的棺殓仪式。

2. 棺殓师的工作是严肃而艰巨的,需要细心和耐心。

组词

- 棺材:指装载尸体的木质容器。

- 殓官:指负责处理尸体、办理棺殓的官员。

- 讣告:指宣告某人死亡并通知亲友的文告。

近义词

殡葬、丧葬、入殓,这些词语可以用来与棺殓进行近义词替换。

反义词

生育、诞生、出生,这些词语可以用来与棺殓进行反义词替换。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