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秕政的意思、秕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秕政的解释

不良的政治措施。《国语·晋语七》:“公使 祁午 为军尉,殁 平公 ,军无秕政。”《后汉书·黄琼传》:“至於 哀平 ,而帝道不纲,秕政日乱,遂使姦佞擅朝,外戚专恣。” 清 钱谦益 《钱府君墓表》:“其在公门也,斧劈刃解,举无秕政。” 蔡锷 《滇省光复始末记》:“ 滇省 举义之远因, 清 廷腐败,秕政杂出,陷国家於危险,置生命於涂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秕政”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bǐ zhèng,其核心含义是不良的政治措施或弊政。以下是详细解释:

  1. 词义解析

    • “秕”:本义指子实不饱满(如“秕谷”),引申为“坏、不良”。
    • “政”:指政治、政事。
      组合后,“秕政”即指治理不善或有害的政治举措,常与清明政治形成对比。
  2. 历史文献引用

    • 最早见于《国语·晋语七》:“军无秕政”,意为军队中没有不良政策。
    • 《后汉书·黄琼传》用“秕政日乱”描述东汉末年的政治腐败。
    • 《晋书》提到“朝无秕政”,强调政治清明的重要性。
  3. 现代用法与示例
    现代语境中,“秕政”仍用于批评不当政策,如“渭南为‘最后一名’发奖的做法被视为秕政”。其近义词包括“弊政”“苛政”,反义词则为“善政”“仁政”。

  4. 权威来源总结
    综合汉典、搜狗百科等资料,“秕政”的定义稳定,均指向不良或有害的政治措施。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现代案例,可查阅《国语》《后汉书》或相关时政评论。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秕政》是一个文学作品的名称,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它由两个部分组成:秕和政。 秕(bǐ)是由草字头和禾字底构成,表示谷物中的秸秆、麦杆等。它的拆分笔画是“l、shǒu、shì”。 政(zhèng)是由丝字旁和正字底构成,表示管理国家的事务。它的拆分笔画是“h、shǒu、shì”。 《秕政》这个词没有明确的来源和古时的汉字写法,因为它是一个现代创作的文学作品的名称。 《秕政》在繁体字中写作《穗政》。 由于《秕政》是一个文学作品的名称,而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所以很少会在句子中出现。因此,我们难以给出例句、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希望这些回答符合你的要求。有其他问题可以继续问我哦!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