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感麟的意思、感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感麟的解释

指 孔子 对获麟一事的感伤。 春秋 鲁哀公 十四年,西狩获麟。 孔子 见而感伤,曰:“吾道穷矣!”乃因 鲁 史记作《春秋》。上起 鲁隐公 元年,下至获麟(公元前722年--前481年)。见《史记·孔子世家》。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故余以为感麟而作,作起获麟,则文止於所起,为得其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感麟”是一个源自历史典故的词语,其核心含义与孔子因“获麟”事件引发的感慨相关。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后的详细解释:

  1. 出处与事件背景
    该词出自《史记·孔子世家》。春秋时期,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鲁国人在西郊狩猎时捕获一只麒麟。孔子认为麒麟是象征仁政的祥瑞之兽,其出现本应在太平盛世,而当时正值乱世,麒麟被猎杀令他深感哀伤,感叹“吾道穷矣”(我的理想无法实现了)。

  2. 与《春秋》的关联
    孔子因此事件受到触动,决定修订鲁国史书《春秋》,记载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获麟之年(前481年)的历史。晋代学者杜预在《春秋经传集解序》中提到“感麟而作”,即指孔子因感伤麒麟之事而著书,并以此事件作为《春秋》的终结点。

  3. 延伸意义
    该词后来被引申为对理想受挫、时运不济的慨叹,或用于表达对珍贵事物遭毁的痛惜之情。例如,后世文人常以“感麟”隐喻怀才不遇或生不逢时的境遇。

提示:若需了解更详尽的文献记载,可参考《史记·孔子世家》及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感麟

感麟,是一个由四个字组成的词语,意思是感受到美好的事物。下面将分别介绍该词的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字形、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例句,以及一些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拆分部首和笔画

感麟的第一个字“感”由手和心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六划;第二个字“麟”由鹿和粦两个部首组成,总共有二十七划。

来源

感麟一词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麟是传说中祥瑞的动物,代表吉祥和美好的象征。感麟则用来形容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体验。

繁体字形

感麟的繁体字形为「感麟」,没有太大的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有所不同。感麟的古代写法为「感蓮」。字形有所变化,但意义相同。

例句

他看到那幅画,不禁感麟暗动,被其美丽所深深吸引。

组词

感慨、感动、感恩、感叹、感受

近义词

感动、感受、震撼、触动

反义词

无感、无动于衷、麻木、冷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