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抄名的意思、抄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抄名的解释

录入名册。 清 吴伟业 《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可怜俱未识君王,军府抄名被驱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抄名”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源及历史语用进行分析。从构词法来看,“抄”字在《汉语大词典》中解释为“誊写;照录”(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而“名”指代名称、称谓,故“抄名”可直译为“誊写名称”或“记录名目”。在明清文献中,“抄名”多指官方登记户籍或名录的行为,例如《明会典》中记载“各州县按户抄名,以备徭役”,此处“抄名”特指登记人口信息以征调赋役(来源:中华书局《明会典》校注本)。

需注意的是,现代汉语中该词已极少使用,仅在研究古代户籍制度或文书档案时可能涉及。对于词义的权威性考证,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及《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等工具书。

网络扩展解释

“抄名”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1. 基本释义
    指录入名册,即将姓名登记到官方或特定机构的名册中。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来源中均有明确记载(、、)。

  2. 词源与结构

    • 拼音:chāo míng,其中“抄”意为誊写、记录,“名”指姓名或名册(、)。
    • 历史用例:清代吴伟业《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中“军府抄名被驱遣”一句,描述了姓名被强制录入军府名册的情景,体现其历史背景(、)。
  3. 应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官方或军事管理场景,如户籍登记、人员征调等,强调对个体的强制性记录()。

  4. 相关延伸

    • “抄”的其他含义包括誊写、搜查没收(如“抄家”)或绕道而行(如“抄近路”),但“抄名”中仅取“记录”义(、)。
    • 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文献或历史研究。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诗句背景或字义分解,可参考《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原文或权威词典(如汉典、查字典)。

别人正在浏览...

本轮变理波咤不唯餐具称声陈善闭邪疵悔打劫大廷广众多大小返嘴福胙格术刮楹故剑毫针猲狙回音壁火上添油肩摩踵接交懽娇细叫做假相机觉酒舠九御涓微拦子军灵輤律仪毛锥瞑弓内涵意义内敍凝厚配手骈支敲山振虎清客相公热谩肉麻丧荒桑末神经痛深望使信顺事司祝燧镜燧人氏体裁贴题驝駞完活违意乡头消废小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