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藏的意思、三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藏的解释

梵文意译。佛教经典的总称。分经、律、论三部分。经,总说根本教义;律,记述戒规威仪;论,阐明经义。通晓三藏的僧人,称三藏法师,如 唐 玄奘 称 唐三藏 。 南朝 梁 沉约 《内典序》:“义隐三藏之外,事非二乘所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我若不通三藏理,不断三界欲,得六神通,具八解脱,终不以胁而至於席。”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三一章:“他近几年来持律极严,更加精研经、论,想在生前做一个三藏具足的和尚。”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三藏”是佛教术语,指佛典的总集分类,包含经、律、论三部分,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1. “藏”的含义
    “藏”读作“zàng”,梵文原意为“箩筐”,引申为“全书”或“经典总集”,指佛教典籍的汇编。寺院中存放经典的建筑称为“藏经楼”。

  2. 三藏分类

    • 经藏(修多罗藏):佛陀一生言教的汇编,如《心经》《金刚经》等,是佛教教义的根本依据。梵语原意“线”,因古印度用线贯穿贝叶记录佛语而得名。
    • 律藏(毗尼藏):佛陀制定的戒律规范,分声闻律(如比丘戒)和菩萨律(如菩萨戒),用于约束僧众行为。
    • 论藏(阿毗昙藏):佛弟子对经、律的阐释与论著,如《大智度论》,用于深化教义理解。

二、其他延伸含义

  1. “一心三藏”
    出自《楞严经》,指空如来藏(法身)、不空如来藏(化身)、空不空如来藏(报身),三者一体,体现佛法的圆融性。

  2. 三乘教法分类
    按修行目标分为:

    • 声闻藏:以四谛法门为基础,追求个人解脱;
    • 缘觉藏:依十二因缘修行,强调无师自悟;
    • 菩萨藏:修六度万行,以利他成佛为终极目标。

三、相关称号

通晓三藏的僧人被尊为“三藏法师”,如唐代玄奘因精通经、律、论三藏,获称“唐三藏”。

“三藏”既是佛典分类体系,也蕴含佛教修行的不同维度。其内容涵盖教义、戒律与哲学思辨,是佛教传承的核心文献基础。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藏

《三藏》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三个部首组成。

拆分部首:

拆分笔画:

来源:

《三藏》一词起初是佛教圣典的总称,后来逐渐演变为指代佛教的藏经。在佛教中,经书被分为律藏、经藏和论藏三部分,合称为“三藏”。因此,后来“三藏”也用来指代佛教的经典。

繁体字形:

三藏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三藏”的基本形状没有改变。

例句:

  1. 佛教的《三藏》是世界文化的重要遗产。
  2. 我正在阅读一本关于三藏经典的书籍。

组词:

  1. 文藏:指代文学经典的藏书
  2. 词藏:指代诗词文集的藏书
  3. 宝藏:指代埋藏在地下的宝物

近义词:

  1. 经书
  2. 经典
  3. 典籍

反义词:

  1. 翻译
  2. 释义
  3. 注解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