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丰美的食物或果实。《汉书·彭宣传》:“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 颜师古 注:“美实谓鼎中之实也。”《新唐书·五行志一》:“动植之类,各得其气之偏者,其发为英华美实、气臭滋味、羽毛鳞介、文采刚柔,亦皆得其一气之盛。”
(2).美好的业绩。《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将兵万人,金宝珍货,九锡备物,乘海授 渊 ” 裴松之 注引《江表传》载 三国 吴 孙权 诏:“虽昔 竇融 背弃 陇右 ,卒占 河西 ,以定 光武 ,休名美实,岂復是过?” 宋 曾巩 《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夫礼有必隆,不得而杀,政有必举,不得而废。二公於是兼而得之,宜刻金石,以书美实。”
美实为汉语合成词,其核心语义可从字源与权威辞书角度解析:
一、字源构成 “美”在《汉语大词典》中指“甘也,从羊从大”,本义为味觉与视觉的双重愉悦(《汉语大词典》第9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说文解字注》强调其引申义包含“善、好、称颂”等抽象价值评判(段玉裁,中华书局,2013)。 “实”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有三重核心义项:①植物果实(如“草木之实”);②充实饱满(如“仓廪实”);③真实不虚(如“实事求是”)(商务印书馆,2020修订版)。
二、组合语义 参照《现代汉语合成词解析》(语文出版社,2019)的构词规律,“美实”可形成两类语素关系:
三、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4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标注其为书面语词汇,多用于文学创作与学术论述,指代兼具形式美感与实质价值的事物,例如:“传统文化中礼乐制度可谓美实相济的典范”。
“美实”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核心含义,具体解释如下:
丰美的食物或果实
该含义多见于古代文献,如《汉书·彭宣传》提到“三公鼎足承君,一足不任,则覆乱美实”,其中“美实”指鼎中丰盛的祭品或食物。唐代《新唐书》中也有“动植之类……发为英华美实”的描述,强调植物结出的美好果实。
美好的业绩
历史语境中常用于赞誉功绩,如《三国志》注引孙权诏书“休名美实,岂复是过”,以及宋代曾巩《广德军重修鼓角楼记》“宜刻金石,以书美实”,均指值得称颂的成就。
作为成语时,“美实”形容事物兼具美观与实用价值,例如艺术品、建筑或人的品质。该用法可追溯至《荀子·劝学》中的“凡美实者,不可不观也”,强调美好事物值得欣赏。
如需进一步考证古籍用例,可参考《汉书》《三国志》等文献原文。
背景逼介乘辂称手迟夷疵颣蹿拨呆大耽研觝击滴留留帝王独霸一方凤翼惯串归因于国家公务员鸿案候天扈楼混挠鲛国交讥谨德集团军伐剧旁开价老牛舐犊羸瘠谅阴丽室留储漏底緑缥畮钟牛矶皮目妾身棋楠香亲宾融和骀荡砂囊绳幅申着食胶虫鼠心狼肺踏芦渡江桃李蹊跳端髫羁挑检兔翰妄执显影下土稀诧携贰燮理阴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