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笔。 唐 黄滔 《误笔牛赋》:“况乎鸟文黛暗,駮彩花新,兔翰初停,旁起落毛之想;鼠鬚尚对,遥怀食角之因。”
“兔翰”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tù hàn,其核心含义指毛笔。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由“兔”和“翰”组合而成,其中:
文献出处
唐代黄滔《误笔牛赋》中曾用此词:“兔翰初停,旁起落毛之想”。此外,三国曹植的诗句“墨出青松烟,笔出狡兔翰”也直接关联了兔毛与制笔的关系。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制笔工艺或诗词用例,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文献记载。
《兔翰》是一个中文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兔”指的是一种爬行动物,身体柔软,有长耳朵和尾巴,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而“翰”指的是毛笔写字时所使用的毛茹。
《兔翰》的拆分部首是分别在“兔”字和“翰”字中央的“八”和“羽”旁。其具体的笔画分别为“兔”字的五画和“翰”字的十三画。
《兔翰》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文人书法中,人们往往用兔毛制作的毛笔来进行书写。而“翰”字则代表了这种笔的名称。因此,“兔翰”一词指代的是用兔毛制作的毛笔。
在繁体字中,“兔翰”为「兔翰」。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常常与现代有所不同。对于“兔翰”这个词,虽然其意义相同,但字形可能会有所差异。具体的字形变迁需要通过翻阅古代文献来了解。
1. 我买了一支精美的兔翰,用它写字感觉非常舒适。
2. 他以兔翰为武器,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
兔毛、兔皮、翰墨、翰林
兔刷、兔筆
马鬃、狼毫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