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漏底的意思、漏底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漏底的解释

(1).谓露出真相。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七:“州郡恃以借兑,先人任信幕,后守不偿前欠。一旦漏底,官吏并送邻州勘鞠,先人亦坐失於催促拨还。”

(2).告罄。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二》:“自大军钱屡减旧额,总司按籍尽取,积以岁月,坐致漏底。”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漏底”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两种主要解释:

一、基本含义

  1. 露出真相
    指隐藏的事实或内情被揭露。例如在宋代文献《清波杂志》中,曾用“漏底”描述因隐瞒欠款而被揭发的情境()。现代用法中也常见于口语,如“他假装捡钱包的骗局最终漏底了”()。

  2. 告罄、耗尽
    表示资源或物品完全用尽。宋代叶适在奏折中用该词形容军费耗尽的情况()。日常场景中也可指“米缸漏底”,即粮食用完。

二、其他延伸

三、典型例句

  1. 四人行骗时,拿漏底的电脑包作为道具()。
  2. 宋代官员因欠款漏底被追责()。

如需更多用法,可参考《汉典》等权威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漏底》的意思

《漏底》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常用来形容事物或情况的不完整或有所疏漏。通常表示某个行为或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或完整性。

拆分部首和笔画

《漏底》这个词可以拆分为“氵”和“页”的部首,分别代表水和纸。它的总笔画数为18,其中“氵”部的笔画数为3,而“页”部的笔画数为9。

来源和繁体

《漏底》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易经·坤卦》中的一句话:“升虚往,漏不咎”,意思是说水涌出而漏出也没有什么罪过。逐渐演变成了形容事物不完整的意思。在繁体字中,《漏底》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漏底》的字形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由“氵”和“页”两个部首组成。

例句

1. 这个桶废了,底漏得厉害,装不了水了。

2. 他讲课的时候总是漏底,总是缺少重要的细节。

3. 这个手机屏幕漏底,有时候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组词

漏洞、漏水、漏气、漏风、漏电、漏油

近义词

疏忽、遗漏、疏漏、不完整、有缺陷、残缺

反义词

完整、齐全、无疏漏、无缺陷、完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