蹿拨的意思、蹿拨的详细解释
蹿拨的解释
旧时卫士名。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二四章:“一名俗称为蹿拨的护卫,突然从轿后拍马前驱,越过了在队前引路的顶马,先期驰到总理衙门的大门前,高喊一声:‘王爷驾到!’”自注:“旧日王公官宦出行,在快抵达目的地时,常有一名护卫骑马奔跑到目的地先行通报,叫作蹿拨。今日 北京 土语中有‘催拨’一词,有供人驱使之意,当即蹿拨一词的音转。”
词语分解
- 蹿的解释 蹿 (躥) ā 向上跳:蹿跳。蹿腾。蹿房越脊。 喷射:蹿火(冒火)。蹿血。 笔画数:; 部首:足; 笔顺编号:
- 拨的解释 拨 (撥) ō 用手指或棍棒等推动或挑动:拨动。把钟拨准了。拨冗(推开繁忙的事物,抽出时间)。拨云见日。 分给:拨发。拨款。拨付。 治理:拨乱反正。 掉转:拨转马头。 量词,用于成批的,分组的:分成两
网络扩展解释
“蹿拨”是一个历史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词义解释
蹿拨(cuān bō):旧时指王公贵族或官员出行时,负责提前骑马通报的护卫人员。当队伍快抵达目的地时,这名护卫会先行赶到,通知对方做好迎接准备()。
功能背景
- 职责特点:与普通护卫不同,蹿拨需要脱离队伍快速行进,承担类似“先行官”的通报角色。
- 语言演变:北京方言中“催拨”一词(意为供人差遣)可能是其音转,暗示该词在民间语境中的延续()。
字义补充
“蹿”本身有跳跃、急速移动的含义(如“上蹿下跳”“蹿血”),与“蹿拨”中骑马疾驰的行为相呼应()。
使用场景
该词多见于清末历史文献或相关文学作品中,例如鲍昌的小说《庚子风云》便具体描写了蹿拨的工作场景()。现代汉语中已不常见,属于历史专用词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蹿拨(cuān bō)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它的意思是形容物体或人迅速地跳动或移动。这个词的部首是足(走)和手,它的笔画数分别为7画和10画。蹿拨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普遍,常用于形容小动物如青蛙、兔子等跃动的情景。
蹿拨在繁体汉字中的写法与简体汉字相同,没有特别的差异。古时候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在略有不同,但是蹿拨这个词在古代的写法并没有明确的记录。
以下是蹿拨这个词的例句:
1. 小兔子蹿拨着跑进了树林。
2. 青蛙在池塘边蹿拨着跳进水里。
蹿拨这个词没有特别常用的组词、近义词或反义词与之对应,因为它是一个比较具体的词语,用来形容快速跳动或移动的动作。如果你需要用其他词语替换蹿拨,可以考虑使用“跳跃”、“迅速移动”等表达方式。
以上就是关于蹿拨这个词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以及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