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夷的意思、迟夷的详细解释
迟夷的解释
停留不前貌。 唐 苏源明 《秋夜小洞庭离宴》诗序:“共载小舟……入 小洞庭 ,迟夷徬徨,眇缅旷样。” 清 王士禛 《<蚕尾集>自序》:“而其湖山之胜,又旷邈靚丽,能使临汎者徬徨,登眺者迟夷,怊悵而忘返。”
词语分解
- 迟的解释 迟 (遲) í 慢,缓:迟缓。迟笨。迟钝。迟疑。迟重(恘 )。迟滞。 晚:迟到。迟暮,迟早。推迟。延迟。 姓。 早速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 夷的解释 夷 í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夷。九夷(古时称东夷有九种)。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夷杂处(?)。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夷。 弄平:夷为平地。 消灭:夷灭。族夷(诛杀犯罪者家族)。 等辈:“诸
网络扩展解释
“迟夷”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词语,其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一、基本含义
-
停留不前貌
这是最主流的解释,指人或事物停滞、徘徊的状态。例如唐代苏源明在《秋夜小洞庭离宴》中用“迟夷徬徨”描写泛舟湖上时流连忘返的情景;清代王士禛的《<蚕尾集>自序》中,也以“迟夷”形容登高望远时的驻足凝思。
-
引申为迟到或拖延者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其原始含义与游牧民族中“迟到者”相关,后泛指引申为拖延之人。但此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可能是现代对古义的扩展解读。
二、使用场景与例句
-
文学描写
多用于诗文中的环境或心理刻画,如:
“临汎者徬徨,登眺者迟夷”(《<蚕尾集>自序》),表现面对壮丽景色时的驻足沉浸。
-
行为描述
可形容行动犹豫、迟缓,如“迟夷徬徨”中的徘徊不前。
三、词源争议
- 权威差异:沪江词典等强调“停留不前”的实景描写,而查字典更侧重“迟到者”的比喻义。建议优先参考古籍用例(如唐代诗文)中的含义。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全唐诗》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迟夷是一个汉字词语,其意思是指人们迟钝、拙笨的样子。
拆分该字的部首是辶和夭,共计9个笔画。
迟夷一词的来源比较模糊,可能与《尔雅·释言》中的“迟拙”一词有关。繁体字为遲夷。
在古代,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地区,迟夷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西周初期,迟夷的写法是辶夭进两点,而到了西周末年代,写法变为辶世。
这个词可以在句子中使用,例如:“他的反应真是迟夷,简直让人无法忍受。”
一些与迟夷相关的组词包括:迟钝、迟缓、愚笨等。与迟夷意思相反的词可以是敏捷、聪明等。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你有所帮助和回答你的问题!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