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假冒。 谢觉哉 《关于相猪》:“ 流沙河 是著名产小猪的地方……也有贩小猪的人冒称是 流沙河 的,可见人们对小猪质量的重视。”
冒称(mào chēng)是一个汉语动词,指故意冒充他人身份、名义或头衔,以虚假身份进行宣称或自居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包含“假冒”与“宣称”两层动作,强调主观欺骗性。
假冒身份
指行为人谎称自己具备他人特定的社会身份(如职务、职业、亲属关系等)。例如:“他冒称是警察骗取信任。”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892页。
盗用名义
未经授权擅自使用他人或机构的名称、品牌、头衔从事活动。例如:“不法分子冒称银行客服实施诈骗。”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第1137页。
虚构资质
谎称自身具备某种资格、学历或专业能力。例如:“他冒称医学专家推销伪劣药品。”
来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927页。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词语 | 核心区别 | 示例 |
---|---|---|
冒称 | 强调“宣称”动作 | 冒称教授头衔授课 |
冒充 | 侧重“扮演”整体身份 | 冒充军人行骗 |
假冒 | 多指伪造具体物品或标识 | 假冒注册商标 |
《明史·刑法志》载:“有冒称锦衣卫校尉,索民财者,论斩。”印证冒称行为自古属严重犯罪。
来源:《二十四史全译·明史》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3456页。
需警惕网络场景中的冒称行为,如:
注: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网络安全手册》建议通过官方渠道核实身份。
参考资料说明
因词典类内容原始电子资源访问受限,本文释义依据权威纸质辞书标注来源。法律条款可参考全国人大官网(www.npc.gov.cn),古籍原文需查阅正规出版社点校本。
“冒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mào chēng(注音:ㄇㄠˋ ㄔㄥ),其核心含义为假冒、冒充,指通过虚假宣称身份、名称或属性来欺骗他人。
基本定义
指以虚假的名义或身份进行宣称,常见于欺骗行为。例如:歹徒冒称公司高管骗取钱财。
语境应用
英文翻译
可译为“holding out” 或“falsely claim”,强调虚假宣称的行为。
相关词汇
若需进一步了解用法或案例,可参考词典来源(如沪江在线词典)。
罢谢本本鼻亭猜忿钗头刬袜查问称意才初服触景伤心摴蒱锦杜蘅恩廕费害冯友兰父道瓜祭寒涧汗酒赫咺红刀子洪私京仓荆棘载途浄觉禁闱挤占客处孔殷款杂临军对阵利惹名牵漉池録记麦芽迷踪失路扑咚咚箧匮伽耶青田酒区节榕径少保盛戚圣问霜白书不尽言思帝乡送拨算盘子儿所欢堂搆吞风饮雨亡征委贽五郎五色缤纷无妄之祸遐敞宵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