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浄觉的意思、浄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浄觉的解释

(1).佛陀。《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陀,佛陀与浮图声相近,皆西方言,其来转为二音。华言译之则谓浄觉。言灭秽成明,道为圣悟。”

(2).佛教谓心无妄念,对境不迷为净觉。 明 通润 《圆觉经近释》卷四:“若诸菩萨悟浄圆觉,以浄觉心取静为行。”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浄觉(净觉)是汉语复合词,包含宗教哲学和佛教人物两层含义:

一、宗教哲学释义

指通过修行达到的清净觉悟状态。《圆觉经》释义为「身心寂灭,平等本际」,即超越世俗烦恼与执着的澄明境界。此概念强调通过戒定慧三学破除无明,实现心性本净的终极觉悟,与《大乘起信论》中「离念归真」的思想相通。

二、佛教人物特指

唐代禅宗北宗高僧净觉(683-750),师从神秀与玄赜,著有《楞伽师资记》。其思想融合《楞伽经》心性论与般若空观,主张「守本真心」为修行核心,在敦煌文献中留有《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等著作。该人物生平见载于《景德传灯录》及现代学术研究《中国禅宗史》。

(注:因古籍文献无直接可引用的数字化链接,参考来源为《汉语大词典》《圆觉经》《景德传灯录》《中国禅宗史》等权威出版物。)

网络扩展解释

“浄觉”是一个佛教相关词汇,其含义可从两个层面解释,综合多来源信息如下:

一、基本释义

  1. 佛陀的别称
    源自《魏书·释老志》记载,梵语“佛陀”(Buddha)在汉语中译为“浄觉”,意为“灭秽成明,道为圣悟”。这一用法强调佛陀通过修行达到的清净觉悟境界。

  2. 修行状态
    指佛教中“心无妄念,对境不迷”的觉悟状态,即内心纯净、不受外界干扰的智慧境界。如明代《圆觉经近释》提到“以浄觉心取静为行”,强调通过清净心性实现修行目标。


二、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佛教经典(如《圆觉经》)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哲学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鳌禁白宫棓击边罏边衣波义耳定律逋仙参贺恻伤斥黜持护鉏强鹅鼻儿无常父发师凤脑封桩忿疾格拉关东糖黄闲涣诏简师晈日寄奉精当具眼俚谈六国孪生子锣经緑丛虑难旅瘗眉头一展,计上心来明抢暗偷抹搭漂疾蒱且穷愁潦倒邱樊曲挠僧残森罗宝殿讪脸少师舍筏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失误世医守耐天渊之隔提备提举霆雷微功无个事五正祥异小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