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大粮仓。《文选·张衡<东京赋>》:“发京仓,散禁财。” 薛综 注:“京,大也。”
(2). 清 朝在 北京 设有十三个粮仓,通称“京仓”。其中:禄米、南新、旧太、富新、兴平五仓在 朝阳门 内,海运、北新二仓在 东直门 内,太平、万安二仓在 朝阳门 外,本裕、丰益二仓在 德胜门 外,储济、裕丰二仓在 东便门 外。见《清会典·仓廒》。
“京仓”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泛指大型粮仓
清代官方粮仓体系
仓群位置 | 具体仓名 |
---|---|
朝阳门内 | 禄米仓、南新仓、旧太仓、富新仓、兴平仓 |
东直门内 | 海运仓、北新仓 |
朝阳门外 | 太平仓、万安仓 |
德胜门外 | 本裕仓、丰益仓 |
东便门外 | 储济仓、裕丰仓 |
特殊管辖 | 户部内仓、内务府恩丰仓(合称"京师十五仓") |
张衡《东京赋》"发京仓,散禁财"的记载,印证了该词早在汉代已用于描述国家粮仓。
注:不同文献对仓廪数量记载略有差异,主要因统计时段不同所致。建议通过《清会典》《中国仓储史》等专著获取更完整信息。
《京仓》是一个词语,在汉语中拥有特定的意思。这个词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京”和“仓”。
“京”是一个汉字,它的拆分部首是“亠”,总共有3个笔画。它的意思是“首都”、“城市”的意思。
而“仓”也是一个汉字,它的拆分部首是“人”,总共有4个笔画。它的意思是“仓库”、“库房”。
《京仓》这个词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社会。
在古代农业社会中,京城是一个主要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所以“京”代表了首都或者城市。而“仓”则代表了粮食和物资的储存和管理。
在繁体字中,这个词语通常被写作「京倉」。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京」的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它的上方有一个完整的额外横画,形似「亠」。而「仓」的形状也略有差异,字的上方没有横画。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字形的发展,现代汉字的写法已经逐渐改变,形成了目前通用的形态。
1. 他被派往京城,在京仓工作。
2. 这座城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是一座真正的京仓。
组词:京城、仓库、城市
近义词:京畿、京都、仓城
反义词:乡村、农田、乡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