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re is more what I want to say but cannot] 书:信。信中没有把要说的话写完。多用于书信末尾
纸短情长,书不尽言
《易·繫辞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谓文辞难充分达意。后多作书信结尾习用语。《三国演义》第二六回:“公视之,乃 玄德 书也。其略云:‘……书不尽言,死待来命。’”
“书不尽言”是一个汉语成语,其核心含义为文字难以完全表达内心的意思,现多用于书信结尾,表示未能详尽陈述的谦辞。以下是详细解释:
“书不尽言,死待来命。”(《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周易》原文或《三国演义》第二十六回。
《书不尽言》是一个成语,意思是书中所记载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常用来形容知识的广博和深奥。
《书不尽言》的拆分是:书(Page)+ 不(No)+ 尽(Complete)+ 言(Word)。
书的部首是“言”,笔画是4画;不的部首是“一”,笔画是1画;尽的部首是“心”,笔画是4画;言的部首是“言”,笔画是7画。
《书不尽言》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论语》中的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学而时习之”的“学”与“书”意思相近,而“不亦说乎?”中的“说”意思是“言语、言论”。
《书不尽言》的繁体字是「書不盡言」。
在古时候,书的古字形是「書」,不的古字形是「不」,尽的古字形是「盡」,言的古字形和现代相同。
他的学识渊博,读的书不尽言。
书海不尽、学海无涯、语言无尽、言之无尽。
博大精深、广博无涯、博览群书。
一家独大、言之不凿、精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