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开始或首先履行、从事某项事务。《书·召诰》:“王乃初服。” 孔 传:“言王新即政,始服行教化。”《大戴礼记·夏小正》:“初服于公田。古者公田焉者,古者先服公田而后服其田也。”
(2).未入仕时的服装,与“朝服”相对。《楚辞·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復脩吾初服。” 蒋骥 注:“初服,未仕时之服也。” 南朝 陈 徐陵 《为王仪同致仕表》:“便释朝衣,谨遵初服。” 唐 刘长卿 《送薛承矩秩满北游》诗:“知君喜初服,祗爱此身閒。” 清 赵翼 《陕游不果述怀》诗:“一从初服返茅斋,屡接郇笺老眼揩。”
(3).山嫁前穿的衣服。 三国 魏 曹植 《出妇赋》:“痛一旦而见弃,心忉忉以悲惊。衣入门之初服,背牀室而出征。”
(4).佛教指俗装,与“僧衣”相对。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罹咎犯律,僧中科罚,轻则众命訶责,次又众不与语,重乃众不共住。不共住者,斥摈不齿,出一住处,措身无所,覉旅艰辛,或返初服。” 唐 陈子昂 《馆陶郭公姬薛氏墓志铭》:“年十五,大将军薨,遂剪髮出家……遂返初服而归我 郭公 。”
“初服”是一个多义词语,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以下为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读音:chū fú
字面本义:最初穿的衣服,引申为“初始状态”或“开始从事某事务”。
开始从事事务
指首次履行某项职责或任务。
古籍例证:《尚书·召诰》提到“王乃初服”,意为周王初理政事,开始推行教化。
现代引申:可用于形容刚进入职场或承担新角色时的状态。
未入仕时的服装
与官员的“朝服”相对,代指未担任官职的平民身份。
文学引用:屈原《离骚》中“退将复修吾初服”,表达辞官归隐之意。
出嫁前的服饰
特指女子婚前所穿衣物,象征未婚身份。
例证:曹植《出妇赋》以“初服”暗喻弃妇对未嫁时光的追忆。
佛教俗装
与僧侣的“僧衣”相对,指代世俗装扮,隐含对宗教身份转变的对比。
不同权威来源对释义的侧重略有差异,建议结合具体文本判断词义。如需深入研究,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保白杯酒交好不入用储位雌雌赐教大土等惠迭发抖毛儿度尺恶耗覆拔閤皁关侯关中顾瞩横眉吐气晦塞谏词脚窝裌衣借徵谨敕鯨猾巾褠眷焉开间旷失懒懒乐好冷心冷面灵境流德龙首螺旋桨明试目成心许母系曩踪能奈辟尘犀丕隆前所未闻歉疑青旷寝疾锐意三省吾身识举兽瓦双七水磨工夫往言腕力无寇暴死无与为比小摘歇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