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糊。 唐 白居易 《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泉巖雪飘洒,苔壁锦漫糊。”
“漫糊”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模糊、不清晰,主要用于描述思维、表达或视觉上的含混状态。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探究该词在古典文学中的具体用例,可参考白居易原诗及《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漫糊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模糊、不清楚、含糊不清的意思。它形象地描述了事物外貌不清晰、细节不明确的状态。
漫糊的部首是糸(mì)和米(mǐ),拆分后可以得到糸、米、幺、卩四个部分。
漫糊总共有11个笔画,在汉字字典中的笔画编号是:米(3画)+幺(1画)+米(3画)+亠(2画)+口(3画)。
漫糊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发展。其中,糊源于古代人民制作糊状物的过程,模糊的意思由此而来。
漫糊的繁体字是「漫糊」,没有特别的变化。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可能会和现代有所不同。而有关漫糊的古汉字写法是「漫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1. 他的解释非常漫糊,让人难以理解。
2. 这幅画的线条模糊,给人一种漫糊的感觉。
1. 漫画:以图画和对白组成的连环图像故事,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2. 漫步:悠闲地散步,不用任何目的地散步。
3. 漫谈:随意地交谈,没有特定的话题和目标。
1. 模糊:形容不清晰、不明确的状态。
2. 含糊:形容不明确、不具体的情况或话语。
3. 暧昧:形容不明确、不确定的意思或关系。
明确、清晰:形容事物清楚、具体、明确的状态。
清楚、明了:形容了解事物的本质或含义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