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蒙古语。指小番。 元 关汉卿 《哭存孝》第三折:“自家莽古歹便是。奉阿者的言语,著吾打听 存孝 去。”
“莽古歹”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
词源与基本义
“莽古歹”源自蒙古语,音译为汉语,意为“小番”。在元代文献中,常指代低级官员或侍从,例如元曲《哭存孝》中提及:“自家莽古歹便是。奉阿者的言语,著吾打听存孝去。”。
使用场景
多用于元代文学或历史记载,体现蒙古统治时期的官职或身份称谓。
部分现代词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环境艰险、荒凉恶劣”。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或历史文献,可能与另一词语混淆,建议优先参考蒙古语释义。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元史》或元代戏曲文本(如关汉卿作品)。
莽古歹是一个汉语成语,由三个词组成。它的意思是蛮横无礼、无知愚昧、行为粗野。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态度或举止非常不合适。
拆分部首和笔画:
莽:草字头(艾草)+ 木字旁(未)+ 口字旁(囗)+ 田字底(皮)= 16划
古:口字旁(囗)+ 十(十)= 4划
歹:歹字旁(歹)+ 攵字旁(攴)= 8划
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古时候,中国社会注重礼节和秩序,倡导人们要有修养和文明的举止。因此,莽古歹成了描述一种粗野和无礼的行为。
繁体:
莽古歹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莽古歹」。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代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莽古歹在古时候的写法是「莽古歹」。
例句:
他的举止粗鲁无礼,真是莽古歹。
组词:
莽夫、古道热肠、歹徒
近义词:
粗暴、野蛮
反义词:
有修养、彬彬有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