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恒式的意思、恒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恒式的解释

常规;常法。《周书·武帝纪上》:“释奠者,学成之祭,自今即为恆式。” 唐 元结 《论舜庙状》:“特乞天恩,许蠲免近庙一两家,令岁时拂洒,定为恆式。”《清史稿·礼志二》:“自后郊祀配位,定为三祖五宗,永为恆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恒式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恒式(拼音:héng shì)指固定不变的规则、法式或常规。


二、权威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

    定义为“固定的制度;常规”。

    例证引《礼记·月令》:“毋变天之道,毋绝地之理,毋乱人之纪”,强调自然与社会的恒常法则。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释为“一贯的规则或固定的方式”。

    如:“遵循旧有恒式”指沿袭传统规范。


三、古典文献用例

  1. 《周礼·天官·大宰》

    “以八法治官府……六曰官常,以听官治。” 郑玄注:“官常谓恒式”,指官吏需恪守的固定职责。

  2. 《后汉书·舆服志》

    “车服之制,各有恒式”,描述古代礼制中车辆与服饰的不可逾越之规。


四、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语境中,“恒式”可引申为:


五、相关辨析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3. 《周礼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4. 《后汉书》(中华书局校勘本)

(注:因平台限制未添加外链,文献来源均标注权威出版社版本以符合原则。)

网络扩展解释

“恒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héng shì,其核心含义指常规、常法,即长期固定不变的标准或规则。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1. 常规与规范
    指代被广泛认可且长期遵循的固定模式或制度,常用于官方、礼仪等领域。例如古代祭祀、礼制中的固定流程。

  2. 词源解析

    • 恒:永恒、不变;
    • 式:方式、法则。
      组合后强调“稳定不变的标准”。

二、历史用例与语境

  1. 文献记载

    • 《周书·武帝纪上》提到“释奠者,学成之祭,自今即为恒式”,指将释奠礼定为固定仪式。
    • 《清史稿·礼志二》记载郊祀配位“定为三祖五宗,永为恒式”,表明国家祭祀制度的规范化。
  2. 应用场景
    多用于古代官方文书或礼仪制度,强调权威性和不可更改性,如减免赋税、庙宇维护等政策的长期化。


三、延伸与辨析

  1. 近义词
    常规、定例、成规。
  2. 相关成语
    如“恪守成式”“一依旧式”,均强调遵循传统规则。
  3. 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较少见,多用于学术或历史讨论,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不同文献中的用法,可参考《周书》《清史稿》等史料。

别人正在浏览...

暗写白头偕老备完比儿並載不待见策源地産难充闾聪明过人凋蔽鼎足之势东方三大断碎负违泔水寒卉晧天黑闇襟腑浄身金聚巨族勘误表蜡灯领録陵頽龙华饭路长论斥录声忙工漫条斯理觅帖儿谋龟鸟事平春贫儒迫逐耆阇奇花异草契家诎曲曲儒丧覆杀哀烧纸马设张饰乐首丘随手拈来宿怒殄伤铁市通间外帘象耕鸟耘鲜民心甘情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