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马来西亚汉语 快速查询。
马来西亚是位于东南亚的联邦制君主立宪国家,由马来半岛南部的西马和加里曼丹岛北部的东马两部分组成。该国名称源于梵语"Malaiur"(山岳)与希腊语"σίλα"(半岛)的组合演变,最早见于1363年《爪哇史颂》对马来群岛的统称。
地理特征方面,马来西亚国土面积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4192公里,最高峰为京那巴鲁山(海拔4095米)。全国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首都吉隆坡是主要经济中心,布城为行政首都。
政治体制采用独特的轮任君主制,最高元首由9个马来州属的世袭统治者每5年轮换选举产生。国会实行两院制,下议院222个议席通过选举产生,上议院70名议员由任命组成。
多元文化构成显著特征,3270万人口中马来裔占69.4%,华裔23.2%,印度裔6.7%。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作为通用语广泛使用。伊斯兰教为国教,同时保障佛教、基督教和印度教等宗教自由。
经济结构以制造业(电子、机械)、服务业(旅游、金融)和原材料出口(棕油、橡胶)为支柱,2024年人均GDP达1.49万美元。传统美食沙嗲、槟城炒粿条和特色建筑双子星塔构成其文化标识。
马来西亚(Malaysia)是东南亚的一个多民族国家,其名称和内涵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析:
名称构成
英文名“Malaysia”由“Malay”(马来族/马来半岛)和拉丁语后缀“-sia”(地区)组成,意为“马来人的土地”。中文译名“马来西亚”既保留了音译,也体现其位于亚洲的地理位置。
简称“大马”的起源
1963年,马来亚联邦与沙巴、砂拉越及新加坡(后退出)合并后,为避免与原有“马来亚”混淆,华语媒体将其称为“泛马来西亚”,后简化为“大马”。这一简称也反映了国家多民族融合的特点,国民统称“大马人”。
领土构成
国土被南海分隔为两部分:西马(马来半岛南部)与东马(加里曼丹岛北部),总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4192公里。
行政区划
全国分为13个州和3个联邦直辖区,首都为吉隆坡,联邦行政中心位于布城。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联邦制国家,采用英国威斯敏斯特议会制度,国家元首为世袭君主(苏丹轮任制),总理为政府首脑。
多元民族
人口约3300万(2023年),主要由马来人(69.1%)、华人(23%)、印度人及原住民等组成,是全球少有的完整保留中文教育体系的海外华人社群。
宗教与语言
官方宗教为伊斯兰教,但宪法保障宗教自由;官方语言为马来语,英语、华语、泰米尔语广泛使用。
20世纪90年代成为“亚洲四小虎”之一,经济以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橡胶和棕油产量居世界首位,旅游业发达。
1957年脱离英国独立,1963年成立马来西亚联邦。国庆日为8月31日,现任总理为安瓦尔·易卜拉欣。
通过以上维度,“马来西亚”一词不仅指向地理位置,更承载了多元文化、历史变迁和国家发展的丰富内涵。
爱幸百试罢论剥掠鳖岩兵人鼻子下面不师彩霓赤制打顶倒读稻蟹调饍短策恩举二村防备放排匪荒焚掷府经服泽改卜干冰珪符孤诣河上歌和旨悔婚建除体将事机化咎省寮民龙气缕络铭怀冥愚目无全牛耨斡捧心西子偏巧强忮七十二行驱鬼染绛润息森映十刹海视同拱璧识微水臬随口胡诌替手盌遂微职我身下马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