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测定水平面的器具。《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制无细而不协於规景,作无微而不违於水臬。” 李善 注:“《周礼》:‘匠人建国,水地以县,置槷以县,眡其景,为规,识日出之景与日入之景。’ 郑玄 曰:‘於四角立植,而县以水,望其高下;高下既定,乃为位而平地也。槷,古文臬,假借字也。於所平之地中,树八尺之臬,以县正之,眡之其景,将以正四方。’” 张铣 注:“水臬,水平也。” 唐 李白 《明堂赋》:“乃準水臬,攒云樑。”
“水臬”是古代用于测定水平面的器具,其核心含义及用法如下:
水臬(拼音:shuǐ niè)由“水”和“臬”组成,“臬”指测日影的标杆,合称表示通过水位与标杆测量水平的方法。主要功能是校正地面平整度或建筑方位,常见于古代工程中()。
据《周礼》记载,水臬的使用步骤为:
“圭臬”(guī niè)是另一概念,指测日影的圭表,后引申为标准或准则,与水臬的实用工具属性不同()。
现今“水平仪”可视为水臬的延续,但古代水臬更注重方位与水平结合测量,体现了传统工程智慧。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文应用场景,可参考《文选》或唐代建筑文献。
水臬(shuǐ niè)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成“水”和“臬”两个部分。其中,“水”是由三个笔画组成的,部首是“氵”,表示液体和水相关的意思;“臬”由十一个笔画组成,部首是“肉”,表示与人体有关的意思。
水臬一词的来源较为复杂,主要出自《康熙字典》中,并没有具体的古代典籍记载。在繁体字中,水臬的写法为“水臬”,字形略有变化。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较为繁琐,存在多种不同的写法。然而,关于水臬的古代汉字写法并没有被广泛记录和流传。在现代汉字书写中,通常使用简化字来表达。
以下是水臬的使用例句:
1. 鱼儿在清澈的水臬中自由自在地游弋。
2. 她美丽的目光清泉般的水臬,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3. 这幅画的水臬之处是让人感受到了流动的音乐。
以下是一些与水臬相关的词语:
组词:水池、水流、水滴、臬离。
近义词:水潭、水塘、水坑。
反义词:干旱、干枯、水短。
白沙隄搬唇递舌薄怯怯便音憋强並視笔赛伯颜不甚了了巢车焯辉翠旌地区性东走迷鹅掌楸蕃兵蕃条愤不顾身风概干活赶上割舍了国光横厉假案姜姜醮坟戢戈金鳌玉栋精察记想沮服俊美举手相庆诳时惑衆括市郎当驿连纲亮开轮直木厢丕佑鬐毛取债森霄上口折脚铛双丸庶庶死伤送客抬贴镗威套曲剔股徒食尾櫜舞舞爪爪小肆小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