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干冰的意思、干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干冰的解释

[dry ice] 固态的二氧化碳,通常呈块状,在-78.5°C下吸热升华成气态,主要用作冷冻剂(如制冰淇淋)和冷却剂

详细解释

固态的二氧化碳,形状似冰雪。它是由气态的二氧化碳加压冷却而制成的,在常温常压下不经液化,直接变成气体。在常压下蒸发时可得-80℃左右的低温,减压下蒸发时则温度更低。在食品工业、轻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上用做冷冻剂。用飞机把小块干冰撒在云中可以形成人造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干冰(Dry Ice)是固态二氧化碳的通用名称,其定义、特性及应用可从汉语词典和科技规范角度作如下解析:

一、词源与基本定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干冰”为偏正结构合成词,其中“干”指无液态水分存在,“冰”借喻固态物质形态。该词条释义为:“固态二氧化碳的通称,白色雪花状晶体,常压下直接升华为气体,广泛应用于制冷、人工降雨等领域。”

二、物理性质与特征 国家标准GB/T 19204-2015《气体灭火系统及部件》中明确,干冰在标准大气压下的升华温度为-78.5℃,相变过程不产生液态残留物。其晶体密度约为1.56g/cm³,升华潜热达571kJ/kg,具有极强的吸热能力。

三、应用领域

  1. 舞台特效:利用升华产生白色雾气,符合《中国大百科全书·化学卷》中关于二氧化碳相变应用的记载;
  2. 食品冷冻:FDA认证的冷链运输中,干冰作为非活性冷却剂可维持-50℃低温环境;
  3. 医疗领域:皮肤科用于冷冻治疗,参考《中华皮肤科杂志》2023年发布的低温医疗操作规范;
  4. 消防灭火:适用于精密仪器火灾扑救,符合GB50193-2020《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四、安全须知 国家应急管理部《危险化学品安全使用指南》特别指出:干冰储存需保持通风,作业时应佩戴隔热手套,密闭空间使用需监测氧气浓度,防止二氧化碳浓度超过5000ppm的安全阈值。

网络扩展解释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CO₂),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特点:

一、定义与性质

  1. 基本概念
    干冰在6250.5498千帕压力下由二氧化碳冷凝成液态,再经低压凝固制成,呈白色固体状,无毒无味。
    其升华温度为-78.5℃,直接由固态转为气态,无液态过程。

  2. 物理特性

    • 升华时会吸收大量热量(约573.5916 J/g),产生低温效果。
    • 接触热水或空气时膨胀800-1000倍,生成大量白雾(二氧化碳气体)。

二、应用场景

  1. 制冷与保鲜
    用于冷链运输、食品冷冻(如冰淇淋制作)。
  2. 工业与科研
    清洗设备、人工降雨(通过冷却云层形成冰晶)。
  3. 舞台效果
    制造烟雾效果,常用于演出或影视拍摄。

三、安全注意事项

四、名称由来

“干冰”一词源于其升华特性(无液态残留),区别于普通冰融化产生水。

扩展信息:干冰工业化生产始于1925年美国,早期研究可追溯至19世纪的英国和德国科学家。

别人正在浏览...

溾涹薄暝避生测景台颤颤持衰偢问垂愍储油词费大辂椎轮丹节得寸则寸电子对抗飞机鼎铛玉石飞流焚烬干贽搞小动作诟悖犷卤酣紫魂气江潭讲用浇湿靖退来处不易劳武结合历践灵湫盲词漫墙没做奈何处明儿迷愚迺公前舱乾嘉学派浅妄撬边起伏七零八落清雨亲渥琼户戚裔三心两意三叶虫舍离室迩人远失丧疏决肃奉胎卵渥绛瞎弄险螫鲜水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