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举的意思、恩举的详细解释
恩举的解释
恩赐举人。 清 代凡乡试毕三场而未中式的八十岁以上的士子,分别贡、监生员,合例者请旨赏给举人或举人副榜,称恩举。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这位举人姓 陈 ……他年纪已经老了,接连下了十好几科都不能及第,但到最后的一科也就公然中了。中的虽然是恩举,当然也是很光耀的事。”
词语分解
- 恩的解释 恩 ē 好处,深厚的情谊:恩爱。恩赐。恩宠(指帝王对臣下的优遇和宠幸)。恩德。恩典。恩惠。恩仇。感恩。开恩。 仇怨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举的解释 举 (舉) ǔ 向上抬,向上托:举头。举手。举重。举棋不定。 动作行为:举止。轻而易举。 发起,兴办:举义。举办。创举。 提出:举要。举例。 推选,推荐:推举。荐举。 全:举国。举世。举家。 古代指科
网络扩展解释
“恩举”一词根据不同的语境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具体使用场景理解:
一、成语含义(常见用法)
指对他人给予的恩惠或帮助进行回报,强调感恩与回馈的行为。
- 构成:“恩”代表恩德、情谊,“举”表示行动或回报。
- 示例:如他人危难时伸出援手,受助者日后通过行动报答,即属“恩举”。
- 延伸:常用于道德教育或传统文化中,提倡知恩图报的美德。
二、清代科举制度中的特殊含义
指对高龄未中举的士子给予的功名赏赐,属于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制度。
- 适用条件:
- 参加乡试(省级科举考试)且完成三场考试;
- 年龄达80岁以上;
- 符合资格的贡生、监生或生员。
- 形式:由皇帝特批授予举人或副榜举人头衔,如郭沫若在《我的童年》中提及的陈姓举人案例。
使用场景建议
- 文学/历史语境:需结合清代科举背景,避免与现代成语混淆。
- 日常交流:多指代知恩图报的行为,使用时需明确上下文。
如需进一步考证历史制度细节,可查阅清代科举相关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恩举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