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马口柴的意思、马口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马口柴的解释

明 代宫中膳房所用之柴,其柴四尺许,两端刻两口,以绳缚之,故称。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凡 隆德 等殿修建斋醮焚化之际用杨木长柴,宫中膳房用马口柴,内官关领则片柴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马口柴是中国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一种特殊柴薪,其名称源于特定的形制与用途。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指代明清时期专供宫廷使用的燃料,因需符合"长三四尺、圆径四寸余"的规格而得名。这种柴薪在明代刘若愚《酌中志》中有明确描述:"宫中膳房专用马口柴,取易州山中白木,色白有脂,易燃无烟"(《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表明其原料产自河北易县山区,具有燃烧充分、烟气少的特点。

从工艺特征来看,马口柴需经特殊加工处理。据《明会典》记载,工匠须将原木削成八棱柱状,两端用铁箍加固,这种制作工艺既保证了柴薪的规整度,又提高了运输效率。其命名存在两种解释:一说因成品形似马匹口部佩戴的衔铁;另说因运输时需用马车装载,在车辕处形成特定捆扎形状。

网络扩展解释

“马口柴”是明代宫廷中膳房使用的一种特殊木柴,其名称和形制均有独特来源:

  1. 定义与形制
    马口柴指长度为四尺(约1.3米)的木柴,两端刻有凹口,便于用绳索捆扎固定。这种设计可能是为了方便运输和统一管理。

  2. 用途与背景
    据明代宦官刘若愚所著《酌中志》记载,马口柴专供宫中膳房使用,而其他场所(如隆德殿等)则使用“杨木长柴”或“片柴”。这种区分体现了明代宫廷对燃料的等级化管理。

  3. 词源考据
    “马口”可能源于两端刻口的形状,类似马嘴的咬合结构,但具体命名缘由尚无定论。需注意,清代小说《醒世姻缘传》中“马口”另指尿道口,与此处含义无关。

该词是明代宫廷生活的特殊产物,反映了古代物资管理制度,现代语境中已不再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爱八哥儿安邦定国熬审八洞包橘备数蹦跶辨日炎凉比卯秉统禅院晨斋吃不了包着走椎鲁敦朴答剌孙得失参半旛旗函调横驱黄涔黄头军瓠芭检防酱紫接见静象浸润之谮开裆袴老惫唠哆粮食作物厉崇李锥猫尿瞀儒没内外那移牛埭奴奴抛堶啓疆弃妻善败由己烧鸭蛇伏松房送汤送水贪妄檀越讨讐擿辨提福鵌鼵万语千言吴分无遗相风铜乌县委狎兴携率